校园祭扫 传承与新风接力
清明节,是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好时机。连日来,全国各地不少学校都组织了不同形式的清明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感恩教育活动。坚持30年守护烈士墓、网上祭扫等,记者发现,不少学校将清明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祭扫活动。
北京,一所学校30年扫墓从未中断
“英雄马骏,我们永远把您牢记……”4月3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南中街民族小学的学生们来到位于日坛公园内的马骏烈士墓前,唱起了自编的学习马骏烈士的歌曲,开展向回族英雄马骏烈士学习传统教育活动。此活动到2013年已经是第30个年头了,先后历经了5任校长。
马骏,回族人,原中共北京市委书记,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之一。1928年,33岁的马骏因叛徒出卖,死在了军阀张作霖的枪下,后葬于日坛公园。国家为纪念他,先后请郭沫若、邓颖超等人为墓碑题词。
南中街民族小学是以回族学生为主要接收对象的民族特色小学。从1983年起,南中街民小把学校旁边日坛公园里的回族烈士马骏同志之墓作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由六年级学生组成“护墓小队”。
南中街民族小学自30年前就聘请了马骏烈士的孙女马丽颖为学校校外辅导员,马丽颖指出,学校坚持开展祭扫烈士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珍惜现在。
山东,网上祭扫成学校新风
“我要献上一束鲜花,让花香来伴您入眠。”“我要点上一支蜡烛,让光明来驱逐黑暗”……从4月1日起,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龙潭学校的微机室里,同学们正利用上微机课的时间在网上祭奠先烈。
学校微机室里,同学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为革命先烈们敬献鲜花、点蜡烛、植纪念树、写哀思寄语……深情地寄托着对革命英烈的哀思和缅怀,表达着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
北京不少学校也提倡学生开展文明祭扫活动,网络祭扫成为不少学生清明寄托哀思的首选。“我精心准备了留言,我妈妈还给我进行了修改。”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的刘同学说,每到清明节,她都会想起为祖国而牺牲的英雄,敬佩他们舍身为国的精神。
记者登录中国文明办网站上看到,页面上方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烈士的雕像,上面写着“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华梦”,下面则放有“鞠躬”、“献花”、“留言”三个按钮,点击按钮,或者输入自己的感言,即可完成祭奠。
北京昌平区天通苑学校冯老师表示,清明节让同学们参加网上祭祀活动,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焚烧纸、香等带来的危害,学生们还可以在网上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爱。
专家呼吁,日常需渗透爱国教育
“学生坚持30年扫墓说明爱国主义教育科研很好次传承下去,而网上祭扫则反映出了青少年新的寄托哀思的方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不管是何种祭扫方式,都要让学生明白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他呼吁,纪念先烈、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靠重大节日,贵在日常中坚持开展。
储朝晖认为,重大节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国,要把课堂作为爱国主义作为宣传的主阵地,“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课上,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学校还要寓教于乐,将爱国教育形象化。通过清明节、七一、“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和校园艺术节等节日,宣传爱国主义。“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加浓烈,信心更加坚强,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自豪感。”储朝晖说。 (文/本报记者 郑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