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走出德育五误区--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教育部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走出德育五误区

刘彭芝

2013年01月17日14: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德育是教育之根,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当下,若说中学教育存在隐患的话,最大的隐患是德育;若说中学教育有可能出问题的话,最可能出在德育上。教育工作者脑子里想的最多的问题应是德育。

然而,当下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思想误区,我们必须走出误区,才能重新定位,创新思路和方法。

一是走出社会、家庭、学校“三分天下”的误区。德育工作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但“三位一体”不能没有主次,“三位一体”也不是“三分天下”。“养不教,父之过”,但是,让家庭承担青少年的德育责任有许多先天不足。特别是今天,四个祖辈、两个父辈共同守着一根独苗,溺爱之情空前绝后,家庭德育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因此,学校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人。在这一点上,广大教育工作者别无选择,要义不容辞,要义无反顾。

二是走出“今不如昔”的误区。加强德育工作,并不是要回到过去。凡事一遇到问题就往回看,是衰老和消极的表现。今天强调加强德育工作,只能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只有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心,找到共鸣点,拿出新亮点,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取得实效。

三是走出“智育”与“德育”互为因果的误区。雨果说过,世界上高智商的人在两个地方最多,一个是大学,一个是监狱。古人常讲,要“先器识,后文艺”,即先道德后文章。智育与美育都代替不了德育,德育在各种知识学习中要起引领和激励作用。我们承认智育对德育有促进作用,但绝不能无限夸大这种促进作用。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德育永远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这个地位一旦动摇,我们的教育就要出问题。

四是走出“专职教师打天下”的误区。做好德育工作,绝不是开几门课,有几位专职教师就万事大吉。德育难就难在它不是几位专职教师的事,不是学校德育处几位工作人员的事,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事。不管教什么课,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担当起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要用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五是走出“德育是虚,智育是实”的误区。“虚”能生“实”,“虚”是本根,“实”是枝叶,德育一输,全盘皆输。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必须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号工程”;在教育评估上,我们必须采取德育“一票否决制”。只有 “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校长和教师在行动上实实在在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有误区不可怕,意识到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在教育“大道”——德育面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能缺位。让我们共同用力,把德育的桨划好,让教育之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一直向前。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推荐阅读: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她微笑着领跑中国基础教育

人大附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一位学生家长眼中的人大附中和刘彭芝校长

刘彭芝: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人大附中:山里娃的名校奇缘

(责任编辑:袁勃、熊旭)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