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校园为何没有班干部
海外传真
◎陈忻
我的两个孩子现在都在美国小学低年级的班级,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班干部。美国中小学没有班干部制度,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美国的班级人数都比较少,小学一个班级通常只有二十来个学生,老师管理起来比较容易,事务也没有那么多。孩子们的考试和作业也不多,老师不需要学生协助收发作业或者批改作业。考试成绩是个人隐私,也不会请学生来帮忙登记,全部由老师自己处理。而且美国从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自己的桌子自己收拾好,用过的东西自己放回原处,甚至上课的时候,分组自主学习。很多事务都是自我管理,自觉执行。当然,在小学也培养学生服务学生的概念,比如,有的学校需要每天中午由两名同学把同班同学带的午餐包统一送到餐厅,用餐结束后又统一拿回教室,这些事情都是孩子们轮流执行。
第二,美国的家校合作深入人心,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有非常成熟的组织PTA(父母-教师联合会)。学校的很多事务都是父母志愿者在组织执行,减轻了老师的很多负担。比如,学校里的图书馆只有两名负责老师,日常大量的工作全部由义工完成;餐厅维持秩序,帮助孩子清扫垃圾,也有很多义工在做事;在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里,都是父母义工组织准备party,老师只需统筹一下,甚至根本不用管,父母义工在PTA的组织下自己协调组织准备好了。所以家庭为学校分担了很多工作。
美国历来比较重视志愿者的精神,他们一向重视社区建设,愿意为社区服务做贡献。教育孩子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孩子成为对社会做贡献的公民。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都有当志愿者的意识。孩子在学校轮流为大家服务,完全出于服务的意识,他们没有当官或者管人这样的意识。
第三,在美国,校园外还有很多组织,比如女童子军,男童子军。这个组织基本上也是由父母义工组织执行的,按年龄分组,组织不同的主题活动。有的是室内活动比如做手工,有的是室外活动比如去爬山露营,或者去一些地方参观。在这样的集体中,孩子们学习人际互动。在一些活动中,比如,做车模进行比赛,孩子们分组,需要互相协调合作,推举一个人来总负责。有人说国内的班干部制度通过学生管学生,培养学生管理协调能力。在美国,学校是通过大家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孩子合作、分享、管理、协调的能力。
班干部也好,志愿者也好,称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让社会上“官本位”的思想弥漫在校园,父母也不要推波助澜。我们要思考的是真正培养孩子什么品质。也许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也许需要父母、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改变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