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志愿者文化,淡化“官念”
学者意见
◎付小平
学校实行班干部制由来已久,但近几年不断有人指出,校园里争当班干部的风气,容易助长孩子“官本位”的思想。而让人担忧的是,班级中设置的各种职位,已经慢慢偏离了服务同学的初衷,开始演变为一种“特权”、一项荣誉,甚至成为“官本位”思想的助推器。
毋庸置疑,把孩子们引入歧途的并非班干部这种制度,而是近年来社会上产生的不良风气。孩子的世界,原本是很纯真的,但是成人的言行举止却会深深印入他们的心中。当孩子亲眼看到甚至亲身经历成人世界“当官”的魔力时,他们自然会对班上的这些“官位”顶礼膜拜,形成一种“官念”。还有些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当上班干部,经常会对学校的老师进行“公关”。
因此,消除班干部制给众多学生和家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好先从培养校园志愿者入手。如果仅仅是把班干部这个称谓改头换面,而不从孩子的意识和实际的行动去着手改变,即使我们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我的女儿刚上幼儿园时,班上也是实行班干部制,但从中班开始实行轮岗制,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轮流成为值日生。值日生是老师的小帮手,要帮助老师分发资料,帮助小朋友排队。值日生就是班级当天的小志愿者,当值日生的那天,小朋友需要提前十五分钟到幼儿园,摆东西、做准备工作。
孩子非常珍惜这个值日生机会,每当轮到她时,都会提前告诉我们,让我们早点叫她起床,提前赶到幼儿园。对孩子来说,这个需要比平时投入更多精力的值日生,让她在付出的同时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
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培养孩子们的志愿者精神,远比让孩子们学会管理别人和监督别人更为重要;让孩子们通过当志愿者承担责任,远比让孩子们通过竞争当班干部更有价值;让孩子们通过帮助别人体验快乐,远比让孩子们迷恋官位更有意义。
近几年,我有机会去台湾、香港以及华人居多的新加坡考察,我发现,在这些地区的社会中,志愿者文化已逐渐代替了当官文化。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曾经当过志愿者,都会为成为志愿者而自豪。志愿者文化,从政治竞选浸透到社会管理,也深入到各级学校。人们很愿意从志愿者的角度来参与社会的各项事务,而在参与的过程中,也不会认为是在管理和领导别人,而是真心为社会服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自己成为这个社会有用的人。
什么是志愿者?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我们这个社会,人们都需要互帮互助,总会有弱势群体需要别人的援手,总会有热心的志愿者甘愿雪中送炭、奉献社会。培育志愿者文化,完全可以从学校和班级开始,可以从孩子们承担志愿者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