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會聚多方人才攻克現實難題

2014年10月13日09:03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會聚多方人才攻克現實難題

  ——四川大學利用協同創新機制探索科研改革紀實

  四川大學以“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為載體,在科研改革方面進行大膽探索:整合資源,構建高校科研大團隊﹔實行“成果雙算”,引導科研貼近現實﹔打破專業設置,引導本科生參與科研。

  ■本報記者 倪秀

  人才引進打破傳統“單位制”,實行“雙聘制”,研究成果實行“雙算制”﹔科學研究從實際問題入手,引導教師從“做學問”向“做智庫”轉變﹔人才培養打破學科設置,招收多學科交叉的“邊疆學”方向研究生,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

  2012年,四川大學牽頭,聯合國家民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雲南大學、西藏大學、新疆大學等單位共同組建成立“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並以此中心為載體,在科研改革方面進行大膽探索。

  整合資源,構建高校科研大團隊

  “分散、封閉、低效,是當前部分高校科研的現狀。我們希望以協同創新中心為‘試驗田’,推進高校的科研改革。”四川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羅中樞說。

  為突破高校內部以及與外部的機制體制壁壘,四川大學在高校和政府事務部門之間開啟人才交流的“旋轉門”。實務部門的人員能進入中心參與研究,高校的教師也能進入實務部門進行交流,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朱曉明研究員就是通過“旋轉門”進入中心的。雖然朱曉明只是兼職工作,但他常常好幾個月都住在川大,一邊搞研究,一邊給學生開講座,還組織一些研討會,與中心的專家學者們共同探討邊疆問題。

  “隻有打破傳統的‘單位制’,構建科研大團隊,才能形成合力。”羅中樞說,除了引入實務部門專家參與高校科研外,四川大學還打破協同單位之間的“單位制”,實行“中心制”。中心為所有單位人員進行統籌服務,所有單位共同享有中心的專家資源,同時中心面向全國開放,通過相關審核實行“可進可出”。目前,中心已經會聚跨區域、跨單位、跨學科的優秀人才130余人,其中有7位長江學者,30余位有影響的治藏、治疆、反恐專家和一批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對於“中心制”,雲南大學副校長肖憲感觸很深。“協同創新中心這樣的形式,能充分整合資源。”肖憲說,最近中心正受國家發改委委托,研究中印緬孟經濟走廊的相關問題。雲南大學一直在東盟問題上有深入研究,而川大在中巴、中印關系研究上又有深厚的積澱。如此整合,對兩所學校來說都是如虎添翼。

  實行“成果雙算”,引導科研貼近現實

  “現在很多高校的科研工作僅僅停留在發表論文的層次上,為了評職晉級而‘做學問’。”羅中樞說,高校要發揮國家智囊的作用,就應該把科研的目光投向社會現實問題。

  從2012年中心成立至今,已有64份決策咨詢報告被採納,其中9份獲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15份獲中央政治局委員批示。中心已成為川大把科研方向轉向現實問題研究的“試驗田”。

  陳超是四川大學法學院2011級博士研究生,中心成立以來他就加入到中心的活動中,在被採納的報告中,他貢獻了好幾份。但今年6月,他卻因為差一篇學術論文而無法取得學位証。原因在於決策咨詢報告還沒有納入學術委員會的評估范圍,陳超需要取得學位証必須按照相關規定在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為了鼓勵專家學者和優秀青年多做現實問題研究,中心在陳超未取得學位証的情況下,仍然聘用他為研究人員。

  學術評定多以論文為導向,但現實問題研究的成果尤其是一些決策咨詢報告多不能公開發布。這也是很多科研工作脫離現實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實中,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像陳超這樣,得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待遇。在這樣的矛盾下,如何去激發科研人員聚焦現實問題研究?

  實行“成果雙算”,同時增加決策咨詢報告的考核權重,這是協同創新中心探索的解決方法。比如一位四川大學的教授在該中心參與研究,他關於現實問題的咨詢報告可以在創新中心和學校得到同樣的認可和同等獎勵。

  羅中樞說,四川大學希望在不斷的探索中,形成一個更加符合實際的發布和考核評估機制,引導高校科研人員以解決現實的重大急需問題為導向,實現“做學問”向“做智庫”的轉變。

  打破專業設置,引導本科生參與科研

  21世紀,國家對邊疆治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然而目前在高校的學科設置中,並沒有“邊疆學”。今年,四川大學利用協同創新中心啟動了“研究生聯合培養計劃”,招收了第一批邊疆學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四川大學與雲南大學、西藏大學聯合招收5名“邊疆學”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學與協同單位聯合招收12名“邊疆學”碩士研究生。

  這批研究生將實行聯合培養的方式,各協同單位之間實行課程學分互認。中心已組建12個碩、博士導師組,支撐“研究生聯合培養計劃”。今年上半年,中心還實施了“青年學者進駐中心訪學計劃”,提供資金、住房和資料,在全國范圍邀請了4位青年學者,帶課題駐中心研究1至3個月。

  “人才培養應該圍繞現實轉,而不能被固有的專業設置所禁錮。”羅中樞說,目前,四川大學已向教育部提出“邊疆學”學科建設的申請,並已進入備案公示階段。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中心研究人才的培養觸角向本科階段的延伸。目前,中心已派出7位平台專家擔任導師、已有24個項目獲准立項。四川大學2012級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董方杰關於邊疆貧困研究的項目就是其中之一,而現在他正在雲南進行貧困現狀的實地調研。

  “本科生能參與這樣的學術研究很難得,老師們對我們的指導也很細心。”董方杰說,關於研究方向的確定,導師就耐心地和他討論了3個多小時。這極大地激發了他的研究熱情,他希望通過對雲南地區貧困縣現狀的研究,為相關部門制定扶貧對策提供支持。

(來源:中國教育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