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期待亞運新答卷(亞運觀潮)

薛  原

2014年09月19日07: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仁川傍海而建,從機場前往市區,要經過長長的跨海大橋。作為朝鮮半島上最早出現的一座海港城市,仁川的基因裡,開放的品質與生俱來。如今,繁忙而有序的仁川國際機場令這座城市享有世界聲譽。而仁川,還希望向世界展現更為多元的側面。

  開放與多元,恰恰也是成就亞運會的關鍵特質。作為世界上地域最廣、人口最多,種族、文化、宗教、風俗復雜多樣的大洲,如果說有什麼活動能將域內成員號召在一起,將多元化的色彩共冶一爐,亞運會的作用無可替代。

  一部亞運史,見証著諸多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史。1990年北京亞運會,從吉祥物“盼盼”到那首耳熟能詳的《亞洲雄風》,沉澱為國人的共同記憶。“亞運村”,從一片鄉野成為都市繁華之地。及至20年后的廣州亞運會,國人看待亞運的心態與眼界都更為開闊平和,操辦模式也和當年的“舉國辦亞運”有所不同。

  同樣,1986年的首爾(時稱漢城)亞運會之於韓國的發展,也有著啟蒙式的意義。在那之后,韓國先后舉辦了1988年奧運會和2002年釜山亞運會,如今接力棒到了仁川手中,辦亞運已可以擁有某種程度上“舉重若輕”的姿態,但另一方面,能否將創新的基因融入亞運的發展規劃中,又成為新的挑戰。

  走過60多年風雨的亞運會,運行模式已相對固定,由於在奧運項目之外還設置了若干非奧項目,亞運會的體量和奧運會已不相上下。另一方面,亞洲國家近些年來舉辦了奧運會、世界杯等世界頂級賽事,各類職業賽事深度融入生活,人們觀賽的“口味”在不斷提高。亞運會的魅力和吸引力怎樣體現,已不是簡單地追求體量龐大、運行嚴整所能實現的。

  仁川亞運會開賽在即,票房並不理想的狀況引人關注。如果和幾個月前越南因為財政等原因放棄下屆亞運主辦權的消息放在一起審視,亞運會是否有成為“白象”式大賽的隱憂,無法令人忽視。“白象”一詞,原本用來比喻為舉辦大賽而修建的大型場館,在賽后陷入經營困難的問題。規模已達到世界頂級的亞運會,如果辦賽成本高企,而對大眾、輿論、贊助商的吸引力又存在相對落差,為發展的長遠計,自然要在創新上再下功夫。

  如果說辦賽模式已不能再以“高大上”的思路去維系,那麼更為多元、更具特色等方向,或許可以列入今后發展的探討范圍。亞運會未來更長久的活力如何在仁川接續,正是時代賦予的命題。

  亞運會的身影,已深深鐫刻進這座大洲的發展史中。而如何給生活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的人們帶來更多新鮮感覺,營造更為強烈的向心力和認同感,未來更值得期待。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19日 15 版)

(責編:趙英梓、胡雪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