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9月12日電(記者王菲菲)鄉村教師張留寨還記得12歲的劉小斌(化名)5年前剛來土溝聯校時的情景:個子小小、瘦瘦的,不會自己穿衣洗臉,夜裡哭著要找爺爺……
小斌身世坎坷,是個孤兒。還未滿月,父親就出車禍去世了,母親不久也離開了家,是爺爺奶奶將他撫養長大。6歲時,奶奶也去世了,剩下他和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
今年53歲的張留寨老師5年來代行父職母職,讓從未感受過父母之愛的小斌體會到人間大愛。
土溝聯校是黃河拐彎處山西河曲縣的一所九年一貫制鄉村學校。全校38個學生中,有一多半都是孤兒。在城鎮化浪潮沖擊下,大批農村學校消失,有能力的家庭把孩子帶了出去,但這些孤兒出不去,這所學校成了他們最后的希望,張留寨則是他們的守護者。
白天,張留寨5點多就要起床,自己洗漱完畢后,到各個宿舍叫醒孩子們起來跑操、吃飯。年齡小的孩子還要幫著穿衣服、洗臉、盛飯。一張圓桌上,十來個七八歲的孩子圍坐著,張留寨一個個給他們盛飯,問著,夠了嗎?可別吃太多,小心撐著。直到孩子們吃完飯,洗了碗,他才能吃上飯。
晚上,他一個個寢室去查房,監督孩子們洗臉、洗頭、洗腳,看到指甲長了的,他會掏出指甲剪給剪。土溝的夜晚很冷,小家伙們一個個鑽進被窩后,他才能放心回去睡覺。
5年多來,張留寨這個大男人變得比女人還要細心。“餓了沒?張老師給你找點吃的。”“你一吃辣條子(一種零食)就起疙瘩,以后千萬不能再吃!”“玩得時候別爬圍牆,危險。”“你指甲剪了沒?”“你頭發臟了沒?”張老師總這樣“絮叨”孩子們。
孩子們也和他無比親近。年齡小的總愛纏著張老師,讓他抱,問他要零食﹔看到張老師站著,懂事的孩子會主動去搬凳子﹔到了飯點,看到張老師沒來,孩子們會跑來叫他,擔心他吃不上飯……
張留寨並沒有什麼高明的教育方法,他知道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會在星期天組織體育比賽,讓孩子們多跑多跳,鍛煉體能﹔他會帶著孩子們給孤寡老人送米面,打掃衛生,告訴他們人要知道感恩,幫助別人,回報社會。
這群孩子沒有父母的愛,但張留寨卻給了他們如父如母般的愛。
16歲的張欣(化名)父親早逝,母親離家出走。由於在原來的學校受到歧視,她來到了土溝聯校。“在這裡不會被人家看不起,還有張老師關心。”張欣說,她有一次發高燒,張老師一直陪在身邊,直到燒退了。“父母也沒有這麼照顧過我。”她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著轉。
13歲的吳曉軍(化名)說:“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張老師,我們想到的,他不僅都想到了,而且比我們想得更周到,有時候學校不給的,他拿出自己的工資來給我們悄悄地買。”
從2009年到現在,土溝聯校陸續接收過40多個孤兒,他們有的已經走入社會,成了家,有的上了高中,讀了大學。
教師節期間,一個名叫苗偉的孩子給張留寨發來了短信:“張老師,我已經被太原鐵路機械學院錄取,離開您,我心裡特別難受,多了一份孤單,少了一份依靠,您的養育之恩我終生難忘!”
張留寨念短信的時候有些哽咽,他說他很欣慰,他不求孩子們對他有多少回報,隻求他們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走入社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張留寨有兩個兒子,都大學畢業工作了。有人勸他,你大可以在家享清福,何必屎一把尿一把伺候這些孩子?但張留寨卻說:“這些孩子經歷了人生的不幸,非常缺少關愛,而我能關心愛護他們,當一次他們的爹和娘,是一份深深的緣,我珍惜!”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