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例文】
常懷敬畏之心
“敬畏”,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語。熟悉在於人們常說要懷敬畏之心,陌生在於沒有多少人能將其付諸實踐,持之以恆。時至今日,人們才發現常懷敬畏之心是多麼的迫切與重要。
常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才能明白永恆。
從古至今,無數國內外文人用自己的筆書寫著自己對自然的最高敬畏,當然也包括了藝術家。他們將生命扎根於自然,追求靈魂藝術與自然的永恆結合。“扑向自然的畫家”梵高,將畢生傾注於在大自然中作畫。他喜歡到田間畫畫,一畫就是一整天。他不斷地觀察身邊的花草、魚虫、稻田,逐漸被自然的強大所折服。厚重的油彩是他向自然表達的敬畏,燦爛的向日葵是他對自然熱烈的愛。英年早逝的他把自己大部分的生命刻進了大自然的軌道裡,他的畫作也被世人視為“永恆”。
但愚昧的人類還在肆意踐踏自然的尊嚴,他們還沒有看見自然的怒容。砍樹、填海、捕殺動物……人類的傲氣凌駕於、自然之上,沒有尊敬,沒有畏懼。結果,換來天災不斷,海平面上升臭氧層空洞……走向末日的時鐘一下子撥前了三分鐘。人們這才明白對自然常懷敬畏之心,才有永恆的基石。
常懷對人生的敬畏之心才會懂得珍惜。
剛剛離世的傳奇人物“台塑大王”王永慶有一句名言:節省一塊錢就是多賺一塊錢。他這句話被國內外許多商界人士奉為“經典”,除了因為它能使人致富,更重要點是它參透了人生的本質──珍惜。九十多年的人生經歷,從一個米店學徒到全球知名商人﹔從貧窮困窘到富可敵國,王永慶始終不變的是對生活的節儉。幾十年來,他堅持讓子女記賬用錢,哪怕是買支牙膏也要記錄下來。但對於慈善事業,他毫不吝嗇,捐錢建醫院和希望小學。人們問他原因,他只是淡淡地說:“財富是上天給的,它並不真正屬於我們。”他懂得生活來之不易,因此王永慶用一生保持對人生的敬畏之心。這讓他看到了值得珍惜的一切,這讓他懂得了該如何去珍惜。
常懷對歷史的敬畏之心才可贏得尊敬。
國內著名史學家、法學家瞿同祖在中國的史學和法學界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他一生隻出了四本書,這些書卻對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晚年,人們希望他能批准著作再版,可他卻以其中兩本書沒有准確再現歷史為由婉拒了。這表現了一位九十多歲老人對歷史始終懷有的敬畏之心。這使瞿同祖老人在史學界獲得了更大的聲譽。
敬畏之心其實就在人們心中它並不陌生,只是被掩蓋了。隻有常懷敬畏之心,它才會變得熟悉,內化為人生的精華。
【評分】17+18+6=41
【點評】本文結構較清晰,行文中較好地體現了“常”,這是難能可貴的。
但本文存在的問題也是很明顯的。最大的問題選用論據不准確,生硬地套用事例,不管事例是不是用得上,因而顯得很牽強。例如梵高以及王永慶兩個事例。此外,文章后面“常懷對人生的敬畏之心才會懂得珍惜”和“常懷對歷史的敬畏之心才可贏得尊敬”兩部分從觀點到舉例之間最好有適當的闡述,這樣,便於將觀點闡述得更加深入,而且,也能使觀點和例子之間有適當的過渡,所舉例子也能更好地發揮例証的作用。還有就是個別語言還欠推敲,缺乏議論文語言的准確性。
【升格例文】
常懷敬畏之心
“敬畏”,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語。熟悉在於人們常說要懷敬畏之心,陌生在於沒有多少人能將其付諸實踐,持之以恆。時至今日,人們才發現常懷敬畏之心是多麼的迫切與重要。
對理想追求常懷敬畏之心才能成就永恆。(“常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是指經常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不踐踏自然,對自然不隨意對待。而梵高的例子並沒有突出這一點,更主要是表達梵高對藝術的熱愛,最多也只是表明梵高對藝術的敬畏,對自己的理想、最求的敬畏。所以,不如將“常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改為“對理想追求常懷敬畏之心才能成就永恆”。)
從古至今,無數國內外文人用自己的筆書寫著自己對自然的最高敬畏,當然也包括了藝術家。他們將生命扎根於自然,追求靈魂藝術與自然的永恆結合。“扑向自然的畫家”梵高,將畢生傾注於在大自然中作畫。他喜歡到田間畫畫,一畫就是一整天。他不斷地觀察身邊的花草、魚虫、稻田,逐漸被自然的強大所折服。厚重的油彩是他向自然表達的敬畏,燦爛的向日葵是他對自然熱烈的愛。英年早逝的他把自己大部分的生命刻進了大自然的軌道裡,他的畫作也被世人視為“永恆”。
然而,如今許多所謂的“藝術家”身上,卻再也找不到梵高身上那種對藝術追求的敬畏之心了。那些人口口聲聲將自己追求的藝術當作崇高的事業,可實際上卻又懶於下功夫,有的也只是將藝術當作追求名利的敲門磚。還有的甚至打著“追求藝術”的幌子,隨意糟蹋藝術。叫上幾個小孩,身上涂滿墨汁,隨意往畫紙上幾滾就是藝術?自己在身上吊幾塊磚,瘋子一樣滿校園招搖過市就算行為藝術?這些就算能轟動一時,更多的也是作為笑料,怎能成就永恆?(原文這一段與上一段形成對照,既然將“常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改為了“對理想追求常懷敬畏之心才能成就永恆”,為了銜接緊密,所以必須對這一段進行適當處理。)
對傳統美德常懷敬畏之心使人精神更加崇高。(“常懷對人生的敬畏之心”是指經常對人生保持敬畏之心,認真對待人生,不游戲人生。而王永慶的例子並沒有突出這一點,更主要是表達王永慶“對生活的節儉”、“熱心慈善事業”、“對財富的態度”等。所以,不如將“常懷對人生的敬畏之心”改為“對傳統美德常懷敬畏之心使人精神更加崇高”之類的觀點。)
剛剛離世的傳奇人物“台塑大王”王永慶有一句名言:節省一塊錢就是多賺一塊錢。他這句話被國內外許多商界人士奉為“經典”,除了因為它能使人致富,更重要點是它參透了人生的本質──珍惜。九十多年的人生經歷,從一個米店學徒到全球知名商人﹔從貧窮困窘到富可敵國,王永慶始終不變的是對生活的節儉。幾十年來,他堅持讓子女記賬用錢,哪怕是買支牙膏也要記錄下來。但對於慈善事業,他毫不吝嗇,捐錢建醫院和希望小學。人們問他原因,他只是淡淡地說:“財富是上天給的,它並不真正屬於我們。”他懂得生活來之不易,因此王永慶用一生保持對人生的敬畏之心。這讓他看到了值得珍惜的一切,這讓他懂得了該如何去珍惜。
常懷對歷史的敬畏之心才可贏得尊敬。
國內著名史學家、法學家瞿同祖在中國的史學和法學界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他一生隻出了四本書,這些書卻對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晚年,人們希望他能批准著作再版,可他卻以其中兩本書沒有准確再現歷史為由婉拒了。這表現了一位九十多歲老人對歷史始終懷有的敬畏之心。這使瞿同祖老人在史學界獲得了更大的聲譽。
敬畏之心其實就在人們心中它並不陌生,只是被掩蓋了。隻有常懷敬畏之心,它才會變得熟悉,內化為人生的精華。
【評分】20+20+7=47
【點評】主要針對本文明顯存在的論據不准確、生硬地套用事例的問題,從准確選用事實論據的角度加以修改。還可以加強分析說理的力度及其他局部修改,因不是本次升格的重點就不涉及,從而使訓練講評重點突出,學生印象更深刻。
來源 冠華作文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