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本論部分最好分為三段
一、優美語言成段
1.巧用比喻排比句
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近,語氣連貫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比喻語句連接起來用。它可由詞組構成,也可由句子構成,在議論散文的各部分中,均可以使用。假設句、因果句、條件句、對比句、轉折句皆可排比。
例一:健康會隨著時間損毀,美貌會隨著光陰耗盡,榮譽會隨著歷史塵封,而誠信卻如一杯醇酒,越是品得長久,就越是顯得芬芳怡人。(《把“誠信”留在心裡》)
例二: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綠葉,可以傾倒一個季節﹔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飛濺起整個海洋……
例三:誠信是一座橋,它能拉近你我的距離﹔誠信是一種信念,它能激發你的斗志﹔誠信是一葉扁舟,它能載你到達成功的彼岸。(《小議誠信》)
2.巧用假設句:
例一:假如父母是天空,我們便是天空中的雲彩﹔假如父母是海洋,我們便是海洋中的魚兒。雲和魚是感覺不到天空和海洋的存在的,雖然他們一離開將無法生存,我不奢望和完全了解天空和海洋,隻希望做聰明一點的雲和魚,能多一點地與父母溝通和交流。
例二:如果沒有鐘子期的知音之聲,也許伯牙的《高山流水》隻能埋葬於荒山野林間。如果沒有那位老教授的欣賞,也許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隻能長眠於街市深巷間。如果沒有能人善士的指點迷津,那麼沒有哪一位君主可以成就千秋霸業,名垂千古!(高考《打開另一扇心門》
3.巧用條件句
例:勤學苦練使成功的必要條件。有勤,才有了孔子“韋編三絕”的佳話,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譽﹔有勤,才有了祖逖“聞雞起舞”的美談,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報國的偉業﹔有勤,才有了由此可見,碌碌無為與大有作為之間差的不就是一個“勤”嗎?勤,有如…
4.巧用對稱句
例一: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這已是被無數古今事實証明了的真理。鄒忌直言諷諫,齊王懸賞納諫。齊國得以強盛。王平誠心忠告,馬謖固執己見,街亭終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開言路、納直諫,得有貞觀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廣積量、緩稱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銘的意見得到採納,精兵簡政,人民擁護﹔馬寅初的理論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國家受害……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說明了“從善如流”的重要嗎?
5.巧用因果句
事業是人生的不朽豐碑。人類的史冊告訴我們:凡是留下英名的人,總是創造了永存的事業。孔子、司馬遷、魯迅之所以千秋萬代傳頌,是因他們為民族文化寶庫增添了財富﹔屈原、岳飛、鄭成功之所以載入史冊,是因他們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偉大的愛國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孫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為它們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蔡倫、畢生、祖充之之所以永遠為人民紀念,是因為他們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科學領域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盡的發明創造。
6.巧用轉折句
例一:徒有萬般“羨魚”心,而無一絲“結網”意,結果定會一事無成。這道理雖然淺顯,但實際上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清認識到的。有的人希望成為愛迪生式的“發明大王”,可是卻畏於鑽研科學知識之難﹔有的人想繼莫泊桑之后,再奪“短篇小說之王”的桂冠,但又懾於常年練筆之艱辛﹔有的人想一鳴驚人成為“音樂巨匠”,卻惰於在五線譜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願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鐵榔頭”,卻怠於無數次的扣殺訓練。如此心懷鴻鵠之志,而身屬燕雀之行,連一條小小的魚都會捉不到,更何況要實現那恢宏的大志呢!(《羨魚和結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