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國外打拼 華人父母空巢之困如何解?--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孩子在國外打拼 華人父母空巢之困如何解?

2013年04月19日08: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圖片來源:美堂漫畫

  老人們參加讀報學英文課程

  (美國《僑報》)

  據半島都市報報道,3月11日,在東海中路與燕兒島路交會處,一名73歲的老人從19樓墜下身亡。據介紹,這是一位美籍華人,患有憂郁症,老兩口在青島居住多年,計劃本月回美國。

  空巢格局已形成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出現了三次移民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去國外打拼。他們的父母或繼續留在國內生活,或隨子女移居國外。然而,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缺少孩子的陪伴,家都會成為空巢。

  留守在國內的華人空巢父母可分為城市和鄉鎮兩類。城市留學人員的父母構成了城市空巢老人的主要部分。鄉鎮空巢老人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等中國傳統僑鄉,不少村鎮“家家是僑戶、人人是僑眷”。

  在華僑之鄉福建長樂,最顯著的標志便是隨處可見的西式“豪宅”,然而整個村子裡幾乎見不到年輕人的身影,隻有老人們在晒太陽,打麻將。村裡土地大半荒蕪,“豪宅”則交給農民工打理。

  華僑華人問題專家認為,鄉鎮空巢老人一般都有較強的生活能力,鄉鄰、親友之間能夠相互照顧。而城市空巢老人一般具有較強的經濟能力,受教育層次更高,精神與情感訴求也更多。此外,這一人群更不擅於與親友、鄰裡之間進行溝通,所以在面臨突發事件和疾病時也更加無助。

  也有一部分父母和子女一起移居國外。由於國外生存壓力較大,許多兒女無暇照顧父母,再加上語言不通,子女上班時老人隻能呆在家裡,過著一種特殊的“空巢”生活。

  空巢隱患漸凸顯

  華人的空巢父母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和城鄉遷徙所導致的空巢老人相比,他們和子女的距離更遠,文化差異也更大。

  海外華人空巢父母面臨的問題主要是缺乏生活照料、疾病醫護和精神慰藉。

  留守國內的空巢父母由於子女不在身邊,在遇到困難時大多感到很無助。許多老人感嘆:“一個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而他們平時最大的樂趣就是接到子女的電話和翻看子女的照片。

  對於那些移居國外的老人來說,語言是他們在國外生活最大的障礙。很多獨居老人與外部幾乎隔絕,每天大部分時間花在買菜做飯上,打開電視機也不知道裡面在說什麼。長此以往,老人更容易心生郁悶,陷入孤獨。許多老人因此不願在國外常住。

  一些華裔老人會選擇前往當地的老人中心,但那裡西式的生活習慣讓他們很不如意。想喝點粥不行,想打打麻將也沒有。很多老人隻能把苦悶憋在心裡。

  調查指出,華裔美籍老人因為家庭疏離、體弱多病,又擔心自己成為家庭負擔,出現自殺頻率超高的特殊現象。美國的華裔長者中15%有自殺傾向。

  空巢之困如何解

  如何讓華人空巢父母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實,使他們在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慰藉,在情感上有所依托?

  要解決這個問題,既不能完全寄希望於子女回國發展,也不能指望空巢老人隨子女移民海外,應該從改變老人的生活環境入手。在這方面,國內僑鄉和國外華人社區已經開展了積極的嘗試。

  如僑鄉溫州的“僑界老人幸福之家”,那裡為留守老人提供了多種休閑娛樂活動,老人們還可以到“愛心醫療站”免費看病。該轄區的每位留守老人都有一份健康檔案,定期體檢。

  空巢老人僅僅有社會的關注是不夠的,兒女的關心才是給空巢老人最好的禮物。即使不能陪在老人身邊,也要和父母經常聯系,傾聽他們的心聲。一個電話、一次視頻傳遞的不僅僅是平安的消息,更是對父母的愛和挂念。

  此外,空巢老人也應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多參加社區舉行的活動,經常與人溝通,讓晚年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楊 寧 張欣然)

(責編:郝孟佳、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