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沽名釣譽,一流大學建不成--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在大學沽名釣譽,一流大學建不成

2013年03月13日09:21    來源:瀟湘晨報    手機看新聞

張堯學。

羅和安。

何彬生。組圖/記者殷建軍

“起點公平”“機會公平”……教育公平是重要民生問題,兩會期間也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之一。建設一流大學,差距到底在哪?畢業生就業遇到“非211院校學生不收”,怎麼解決?高職院校的升本熱,反映了什麼問題?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湖南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請他們暢談關注的教育公平問題。本報記者胡力豐 北京報道

張堯學:爭搶優質教育資源降低幸福指數

建設一流大學,短板主要在價值觀的判斷和標准上。當你把大學作為一個掙錢的地方,作為一個沽名釣譽的地方,一流大學是建不成的。 ——張堯學

教育的“價值觀”、“幸福感”,不時從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院士極快的語速裡蹦出。作為新任全國政協委員,他在此次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設一流大學我們的短板在價值觀”,讓人們幸福地學習必須增加優質教育資源。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短板在哪裡?張堯學說,是價值觀。“建設一流大學,短板主要在價值觀的判斷和標

准上。當你把大學作為一個掙錢的地方,作為一個沽名釣譽的地方,一流大學是建不成的。”

張堯學說,金錢物欲的東西影響到了大學,而大學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管理層,都受到一定的侵蝕。他舉例,教授不願意上講台,不願意帶學生﹔學生急功近利,想早一點畢業拿到文憑,對興趣、理想不那麼重視﹔管理層因為行政化對老師服務、對學生服

務可能不到位。

張堯學認為,要解決當前的種種問題,必須改革。他以中南大學為例,首先解決教師目前所需要的,比如漲工資,建好附屬的中小學。基本生活問題解決之后,再解決他們參與管理的問題。“生活條件解決了,說話的地方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建立一套安安心心做學問、干事情的制度。”

張堯學認為,當前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直接導致人們為了孩子得到更好地發展而爭搶優質教育資源,從幼兒園一直蔓延到了本科、碩士博士階段,使人們的幸福指數下降。張堯學說,為了讓人們幸福地學習,必須要增加優質教育資源,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羅和安:給畢業生一個機會,事關教育公平

全國人大代表、湘潭大學校長羅和安這次有兩個建議和大學生就業有關。一個事關女性就業平等,另外一個是就業不能搞院校歧視。11日,已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六年的他對本報記者說,“給畢業生一個機會,這事關教育公平。”

羅和安說,當前非“211工程”大學畢業生就業遭受某種程度上的歧視,這個現狀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211工程”高校教育質量的相對優勢、社會用人單位的錯誤觀點、人才選擇機制的相對滯后、地方政府政策導向偏差等。

羅和安說,應屆高校畢業生中有90%以上畢業於地方非“211工程”高校,他們如果因學校遭到歧視,直接影響到這些高校的可持續發展。他分析,這種歧視更是“一考定終身”應試教育傾向的延續,是對人才選拔公平的威脅,又是對人才資源的浪費。

羅和安建議,應規定各級政府和用人單位不得排斥這些高校畢業生參與人才選拔聘用的資格、機會﹔健全反院校歧視的政策與制度保障。

何彬生:應對高等職業院校升本進行限制

“辦職業教育應該熱衷於職業教育發展,把學校辦好,不要三心二意,去熱衷於升普通本科。”全國人大代表,長沙醫學院董事長、院長,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副主委何彬生表示,不贊成人為地把教育分個三六九等,關鍵還是要辦出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來。

何彬生也承認,職業教育還存在吸引力不強,農村職業教育滯后、教育資源缺乏等問題,“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職業教育新體系變得尤為迫切”。

何彬生認為,職業教育可以考慮民間力量參與,將公辦職業中、高等專科層次學校轉由社會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間經濟組織和個人舉辦,學校可根據市場需求自主設置專業、自主招生等。

“改民辦后,國家不會給學校錢,資金和發展的問題就會落在社會個體的身上,為求發展,社會個體必須全力以赴。”何彬生認為,教育也應該優勝劣汰,把職業教育置於市場,將來應該會成為趨勢。“當然,鼓勵民辦職業教育同時,還要嚴把准入關。”

為更好地滿足企業和市場的需要,何彬生還建議,對條件成熟的專科職業技術學院可更名為高等職業學院,開辦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以滿足含金量較高的單位的需求,但要限制高等職業院校升格為普通本科學校。

(責任編輯:楊玉君(實習)、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