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高校招生计划

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系列访谈之公共管理学院【3】

2017年05月18日13:31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主持人:除了有外籍师资力量的填充,现在学院的师资情况是怎样的呢?

范黎波:现在公共管理学院全职的师资48个,包括聘请的一个外籍教授是韩国的,还有刚才我提到的三个外籍教师,一共加起来是52个师资。从职称结构来讲,非常合理。基本上是教授25%,副教授50%,讲师25%这样一个体系。年龄结构也非常好。基本上在35岁和55中间。最近,我们几年引进师资都是非常严格的标准,我们在引进师资上,考虑的是十年以后的竞争力,我现在引进的师资,十年以后他就在主战场上,他是不是一流的。与此同时,我们现在更偏重于海归的引进,当然,我觉得海归不是万能的,但是,他一定要强调融合,本土的研究、本土的博士和海外的博士,海外的研究,之间一定要有一个融合,其实越多元,越有竞争力。

主持人:现在我们学校在校的这些或者已经毕业了的一些学生,有没有什么取得的成果,也想让您介绍一下。

范黎波:我们现在毕业的学生,因为从行政管理来讲,它的历史只有17年,从2000年开始,这些毕业生根据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这些毕业生应该有将近50%在政府机关里,包括银行,进出口银行等等,另外,50%基本上是在企业里面,或者说,我了解的,比如说有些跨国公司里面,像美国的加吉公司、德国的西门子,都有我们的毕业生。从海关的角度来讲,因为我们毕竟有40多年的历史,海关这个体系里面,只要一说经贸大学,大家都知道经贸大学是谁,我们的知名度相对比较高。我们现在每年招40个本科生,海关管理专业。我们也招12个研究生,我们的规模非常强调小而精。我们和海关总署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毕业生基本上在海关这个本科生里面,50%基本上攻读学位,包括出国,包括在本土。另外50%,其中有25%去了海关,他们考了海关的公务员,因为我们比较有优势,海关总署也认经贸大学,所以,从学生的去向来讲,总结下来,事实上基本上还是政府、企业,包括跨国公司。有些情况可能我们掌握得不是特别细,原来强调校友会的建设,我们开始了解这些同学的去向。

主持人:现在可能很多考生关心考不考得进来是一个方面,还关心考上之后去哪,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老说管理、管理,有很多家长就会疑惑,甚至很多考生也会疑惑,我来学管理,我在学习过程中,我去管理谁,其实这就涉及到在校的实践环节,我觉得每一个专业,要很好地和市场需求挂钩,肯定需要在校当中的实践环节,要做得非常充分。我们学院在这个实践过程当中有哪些举措呢?

范黎波:我是1983年读大学,我自己认为,读大学最重要的,我们家长可能特别关心的就是技术性问题,比如说我的父母就教育我读好数理化,走到天边都不怕。把技术学到手。根据我现在的体会,和我们毕业生的去向,基本上来讲,在大学,主要是三种知识,一种知识就是认知性的,确实是价值观、世界观,说起来好像很虚,但实际上很真实的。另外一个是专业性知识。我们学校的专业性知识,差别有多大?我给你简单算一个账,大概是七门课。也就是专业方向课五门,另外的课基本上公共课、平台课和每个专业都要求有的学科方向课。大家的差别就是五门课到七门课,在我们这个学校,其实是非常非常通用的人才。大家进了这个学校,你所关心的近来这个学校的去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我自己认为,平台更重要,你在什么样的大学读书,和你将来能挣到什么样的地方,能到什么样的领域,我觉得平台非常重要。经贸大学,当然地处北京是一个好平台,将来也可能去雄安,但是我觉得经贸大学基本上,我们每年的2000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决定了这个学校来的学生,基本上是精英。所以,在这样一个精英共同体里面,我个人认为,专业可以适当地淡化,更重要的,我觉得还是要掌握认知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实践知识。通过实习、通过社团、通过调研,通过和老师做项目,包括通过国际交流,简单地掌握一些实践性的知识。最重要的将来还是借助这样一个平台,你能不能在实践中,在自己的领域里面,做到更有专业水准。用今天的话来讲,有工匠精神,有合作精神。我觉得这两个东西是有竞争力的关键。如果没有这样两个基因,再好的教育有什么用。更好的学校毕业的,也有去当和尚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专业至上作为一个标准。这些年,我也经常碰到家长说这个问题,大多数的家长希望学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认为平台因素特别重要。

(责编:钟鑫(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