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教育领域的报道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说的是:长沙燕山二小校长朱志湘、长沙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常立新,均在自家孩子小升初时,让孩子休学一年;长郡梅溪湖中学党委书记夏延刚,在儿子念到初二时,也为其办理了休学一年的手续。在这一年里,他们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愿望:让孩子每天睡到自然醒,带着孩子寻访各种风土人情,或让孩子醉心“悦读”……
环顾身边的家长,好像都被按下了“强迫键”。幼儿园时,各类早教班、兴趣班“乐此不疲”;进入中小学,考证热、择校热也“高烧难退”。
而汹涌的浪潮中,三位校长、书记勇敢地为孩子按下了“暂停键”。这一超乎寻常的做法,无疑戳中了无数家长和教育人士的心,特别是休学后孩子精神面貌的改观,更掀起了一场究竟是“叛逆”还是“方向”的教育大讨论。
不妨分析一下三个案例的共同特点:一是这三位家长都具有体制内的优势;二来对孩子的期望也并不是一定要考取名校;三则这一年其实孩子们并不是没有学习,只是停下了学校按部就班的课程训练,转身投入到更广义的学习空间中去。
现实而言,这三个案例不具备普适性,只是三个殊途同归的个体“样本”。不过,这样的“样本”,却散发出“示范”的意义,不仅表明家长对以学习成绩为导向的应试教育的深思,更表明他们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来社会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的改变。
这就回到了“为什么而上学”的话题。在不少国人眼里,考上清华北大才叫“成功”、才收获“快乐”。但在这三位家长内心深处,更渴望着孩子能够真正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能在成长期享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家长是社会的镜像”。尽管这还只能是一种尝试,但却让人看到了改变、探索的价值,这是何其珍贵的“一年”!(高福生)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