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稿怎么转为实体?
多次修改 仅母模就有多个版本
据介绍,“中大狮”由设计人员史海新为主创,并与中大学生陆泳铧和丁浩然等组成设计团队,设计出“中大狮”的平面图和3D图。
今年9月初,范安琪和杭青加入史海新设计团队,共同开始着手制造首批300套“中大狮”。从设计图纸转变为实体,由于工艺烧制上与设计效果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光是制作母模,范安琪便尝试了多个版本。将平面的线稿演化为立体的陶塑,不仅要忠于原图,还要对平面图未能展现的立体部分补齐。狮子身体各部分比例、毛发的分布及形状、五官等细节都要反复揣摩,一遍遍修改。“因为是吉祥物,所以尺寸并不会太大。”范安琪补充道。
在范安琪及杭青的手中,小狮子逐渐生动起来。制作完母模后,以母模浇注泥料制作泥范。其后,工人们进行坯体制作,为了保证质量,一套泥范仅能制作50件坯体。待坯体凝固后,再进行短时间的烘干,就将进入施釉烧制的环节。
“我认为这件吉祥物十分有意义,中大是著名的高等学府,人才辈出。这个狮子的原型是马丁堂前的狮子,狮子与师子同音,用作吉祥物以象征师生间血浓于水的天然亲情很合适。”范安琪说。
制作难点:红绿釉烧制温度难调
如今,红绿相间、釉色光滑的“中大狮”成为最吸引眼球的元素之一,而为了成功打造“红墙绿瓦”效果的“中大狮”,让范安琪一度感到挑战颇大。“大唐红”及“苹果绿”是“中大狮”的主要釉色,而这两种釉色的烧制温度其实并不相同,相差颇远。这意味着为了烧制同一批“中大狮”,两者的温度必须相互协调,找到一个最合适的中间温度。“合适的温度才能让泥与釉相合相融。”范安琪说。
经过数十次的实验,最终,1200多摄氏度的高温成为“大唐红”及“苹果绿”的中间温度,近一天一夜的烧制后,炉火与陶泥产生了奇妙的反应。在位于佛山的范安琪工作室内,窑门开启,“大唐红”靓丽喜庆,而“苹果绿”清透又有冰裂纹,范安琪这才松了一口气。
大约2个月的时间后,首批300套“中大狮”终于如期出炉,展现在公众面前。
注:本文图片除了“博学狮”,其他均是面世前的泥坯。(文/图 记者潘慕英)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