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一年级》展现教育问题 中国式教育引观众热议【2】

2014年11月05日06:55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年级》展现教育问题 中国式教育引观众热议

  问题2 怎样让“熊孩子”守规矩?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就充分呈现了一年级一班36个娃学规矩的各种“囧”态,性格开朗外向的李昊煜上课随意走动,渴望被关注的马皓轩整节课都用塑料袋套头,上课想睡就睡、想说就说……用导演的话来说:“真不知道这些孩子下一分钟会在哪儿出状况。”

  怎么管教这些“熊孩子”、让他们“守规矩”?网友有自己的意见:“先把基本的规矩养成了,在此基础上张扬个性。立规矩是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不会做基本的错事”, “基本的规矩还是要有的,比如课堂纪律,尊敬老师,不说脏话……此外,小孩子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得当的小聪明还是要鼓励的。”《一年级》节目拍摄地湘郡未来实验学校一年一班英语老师杨亚丽介绍说,老师们会在课堂上一遍遍重复口令“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认真听”,让学生们形成条件反射。

  问题3 要不要选择寄宿学校?

  《一年级》展现了现今相当普遍的寄宿制教育,对此家长们议论纷纷,要不要让孩子寄宿?这个问题真的好难。

  有家长认为,寄宿给工作繁忙的家长分担了育儿任务,是“无奈但也可以接受的一种方式”,也有家长纠结“从此之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大大减少,以致教育孩子的责任更加依赖到老师身上”。

  也有网友觉得家长选择寄宿的方式“有点残忍”,“您觉得孩子才6岁就这么放手真的合适吗?真的不会造成心理伤害吗?”“父母平时待孩子就没有养成孩子的独立意识,猛然间这样孩子确实受不了。”但也有网友认为“小孩子没大人想象的那么脆弱”,“过了适应期,他们就会习惯,甚至有的还会喜欢上寄宿。”

  在电视镜头中,《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寄宿还是有不少情绪,女孩子抱着行李箱坐在过道上不愿意进寝室的镜头让大家印象深刻。对此,杨老师表示老师有办法,“周日入校时不少孩子都会哭闹抱着父母不松手,不愿离开父母住在学校。我们会先带孩子离开那个大环境,与孩子聊天。大部分孩子都能缓和下来,然后我们将准备的小零食和小玩具拿出来,小朋友基本都能恢复情绪,跟同学们一起洗澡、睡觉。”

  问题4 家长和老师如何沟通?

  上周《一年级》节目里陈学冬发短信与家长沟通时双方产生了误解,以至于马皓轩妈妈跑到学校来哭诉,声称陈学冬把自己“当小学生一样看待”。结果,陈学冬对自己的言论表示道歉,并流泪鞠躬,但郭敬明立马微博发文力挺陈学冬,表示家长的纵容只会令孩子走上歧途。家长跟老师之间该怎样沟通、是不是一定要采用电视里那样哭泣、道歉等激烈的方式?

  事实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宝,没有一个家长希望在孩子犯错后,老师像教育学生一样对待自己,批评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作为一个实习老师,陈学冬还有很多的沟通技巧需要学习。北京某实验学校德育处肖老师对此评论称,陈学冬没有告诉家长孩子打人的原因,一口咬定孩子打人是“故意的”,这样确实令家长会难以接受。所以,当家长跟老师沟通过程中,家长切记“聆听”,老师也要注意表达的形式。

   问题5 隔代教育、单亲家庭都是难题

  每一个家庭各有自己的特性,《一年级》也作为一个缩影,展现了孩子们各异的家庭背景。陆煜琳住校第一天对着镜头向父母的表白感动了一大批的观众。据悉她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接受的是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可以说是时下典型的“城市留守儿童”。所以在她说想通过镜头跟很少见面的爸爸妈妈说说话时,观众分外唏嘘。

  此外,节目组要求孩子们回家过中秋拍一张全家福,然而陈思成却因为父母分开没法完成这项家庭作业。离异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而随着父母的分离,他们对孩子的陪伴也在逐渐缺失。从节目中可以看到,离开的父亲不愿意完成孩子照个全家福的小心愿,父母之间的分歧在孩子面前表露无遗。教育专家指出,这恰恰是和孩子相处的大忌——即便是没法照个全家福,但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争论。孩子并没有太多的要求,这么做只会更加刺激孩子脆弱的心。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