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
四校区推“课堂无手机”
昨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宣传教育科负责人表示,该校自10月16日起在四个校区启动“课堂无手机”活动,上学期曾在畜牧兽医系做试点推行。目前,这项规定是强制推行,学校为每个班级发放一个手机保管袋,并在每个班级选择1位班级干部负责管理,协调学生课前交手机;每个学院的学生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监督。
该负责人称,因部分学生从高中起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此前经常出现学生整节课低头玩手机的情况。“课堂无手机”规定是改善不良课堂秩序的措施,“当然,除了约束,学校也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倡授课教师上课更有意思,更吸引学生”。
据其介绍,新规推行后,部分教师反映课堂秩序已有好转,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更频繁。而具体教学反馈,还在进一步统计中。
专家
“交手机”规定是积极引导
此前一些高校也在用各种“高招”帮学生戒除“手机依赖症”。扬州大学、西南大学等也曾实行上课交手机制度,着力打造“无机课堂”。
对此,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如果“课堂无手机”是学生自发倡导,无可厚非;而学校强制要求学生课前交手机,属于以管理方式解决学生玩手机问题。学校应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雄也持否定观点。他认为,学校应从“控制型”向“独立自主型”教育模式转变。
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则表示赞同。在他看来,手机的普及虽带来便利,但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也会影响人的独立思考能力,高校这项规定是一个积极引导。
他说,国外有研究表明,人们对科技软件的依赖会制约大脑的开发。他建议年轻人每天抽出2-3小时的时间远离手机、电脑,多读书、多沉思默想。(新京报记者 李婷婷)
(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