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上官婉儿和她的山水诗 若铿锵玫瑰闪亮在唐诗长河【2】

2014年02月11日08:50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上官婉儿和她的山水诗 若铿锵玫瑰闪亮在唐诗长河

  首先,“健举”诗风勃兴。初唐的诗人还大多摆脱不了江左南朝文人轻艳纤弱的萎靡之风。婉儿倡导的“健举”之风,有力改变了江左诗风。所谓“健举”就是诗中要有“词气”,指诗中表达的气韵风格是否阳光朗健,昂扬向上。婉儿以自己的诗文引起当时宫廷诗人的争相效仿,引导他们直接面对具体的场景,注重气势,渲染气氛,开阔了宫廷诗人的视野。“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驾幸三会寺应制》)她的应制诗,也真实刻画了长安三会寺周围的山水形胜:要塞名关,有四山相拥,倍增威猛之气;形胜之地,因两河环抱,又添灵动秀色。这首诗写出了大唐气派、盛世气象,以及诗人春风得意的真实感受。深受婉儿影响的后来诗人不在少数,他们在追求词彩、藻饰的同时,更重诗文之“气”,诗歌创作由重词藻向重气势转变。这样一直到了盛唐,诗人们更是在流美的气韵中,壮大的诗境里,表现盛唐气象和情怀。李白的“豪放”诗就是“健举”诗风的承继与弘扬,他的著名山水诗《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傲岸蒸腾之气溢于言表。与婉儿的“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如出一辙,可谓节律一致,笙磬同音,婉儿的诗作因简约而更显古意,启蒙了盛唐阔达的审美观念。

  其二,诗文内容一新。这时皇家园林扩大,私家游园增多,皇家与诗人生活世俗化。上官婉儿描写林泉风景,忘情山水之中,体察自然入微,颇有清新可观之句,“风声”“水流”也在她的笔下风生水起:“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上官婉儿的诗作尝试在山水自然景物中更多地融入人的感情和个性,倡导更多地走进自然,贴近自然,体验自然之胜和山水之美。因此更多的宫廷诗人挣脱六朝余续,崇尚诗歌内质的蓬勃朝气,清新的文风扑面而来。

  其三,律诗体制形成。婉儿及其宫廷诗人为律诗体制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张说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强调“七声、律吕、巧辞、工文”在婉儿诗歌中的作用,这一诗文创作观正是婉儿倡导并实践的。“烟霞问讯,风月相知。”“山林做伴,松桂为邻。”“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这种对仗、互文、铺排和格律、音韵的运用,体现出一种结构性体验和声乐美。于是宫廷诗人开始关注格律,莫不在格律和遣词用语方面精心揣摩,这样就使对偶、声律的技巧愈益成熟,并得到广泛的运用。郑振铎曰:“律诗时代的成立,她是很有力于其间的”。

  上官婉儿的大量诗文已经看不到了,但《大唐才女上官婉儿诗集》从中采撷的奇葩,足以与名家大师相媲美,其所倡导的华美形式和明快的声韵,若铿锵玫瑰,永远闪亮并回响在唐诗的长河里。

(来源:光明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