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大学生应对就业难
诸城市皇华镇姚家村社区大学生村官魏玉超觉得,大学生村官团支部能为那些大学生做的事并不多,但帮助联系一些辖区的企业还是能办到的。最近几年,他们一直帮着大学生应对就业难。
“我们先统计大学生的信息,了解他们的意愿,再通过镇上联系企业,把我们掌握的大学生信息跟企业做对接。”他说。
魏玉超所在社区的韩玉坤就通过这样的渠道结束了待业状态。
小韩毕业于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次小韩到社区,魏玉超和他聊起来才知道,为了找工作,小韩正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凭着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源,魏玉超不久就帮他联系到市里一家制造公司,还带着他去面试,这件让小韩纠结了很久的事情就这样尘埃落定了。
跟韩玉坤一样幸运的还有诸城市寿光古城街道怡尚苑社区的徐丽丽。因为母亲身体不太好,为了照顾家里,小徐一毕业就返回家乡,希望就近就业。但事与愿违,小徐能够获取到的招聘信息并不多,适合她的就更少。
“我们街道开发区企业虽然很多,但对外发布招聘信息的较少,很多人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去找工作。”怡尚苑社区大学生村官王俊瑜说。
为了掌握第一手的招聘信息,王俊瑜所在的大学生村官团支部没事就会跟本来没啥业务交集的开发区团总支交流一番,有什么动态就记录在案,马上传递给有需要的大学生们。
为徐丽丽物色到合适的企业时,她正为工作的事发愁,没想到,这样一推荐,自己就上岗了。
仅仅在去年,寿光古城街道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已经成功为近20名待就业大学毕业生牵线搭桥,找到了工作,今年又有十几名大学毕业生在团支部的帮助下走上了工作岗位。在皇华镇大学生村官团支部,数十名大学毕业生也在团支部的帮助下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社区给大学生争取“一席之地”
除了提供企业招聘信息,皇华镇的大学生村官还为大学毕业生们争取到了更宝贵的资源。
去年,为了筹备建团90周年晚会,一次请外援的机会中,皇华镇的大学生村官跟诸城唯一一所高校——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有了交集。而学校的就业需求,也正是从那次交集之后逐渐纳入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视野。
最初,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只是在为大学生们联系“三下乡”志愿服务基地和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方面“小试牛刀”,结果很顺利地就联系成了。
“能给他们联系工作就更好了。”魏玉超说,团支部的大学生村官都有这样的想法。
于是,他们主动找党委领导反映,希望做成一件大事。赶巧的是,党委也正在为社区青年资源缺乏而犯愁。两下一“撺掇”,“招聘一批大学生到社区任职”的事就做成了。
据介绍,2012年,由皇华镇组织人事、团委部门联合组织的考务小组,面向潍坊工商职业学院一次性招聘应届毕业生十余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