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羊区教师退出机制透视:谁动了他们的“铁饭碗”--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成都市青羊区教师退出机制透视:谁动了他们的“铁饭碗”

2013年08月15日10:31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成都市青羊区教师退出机制透视:谁动了他们的“铁饭碗”

  还有十多天,全国中小学将迎来新的学年。成都市青羊区的教师们在憧憬着新学期工作的同时,也在期待着一份将于开学初公布的报告——一份考核评价他们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教书育人工作是否合格的报告。

  “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不同的考核结果将决定老师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和薪资待遇。如果不幸与后面两个考核结果画上等号,那老师将面临“待岗”、“托管”、“解聘”等安排或去向——这关乎老师们的工作待遇和饭碗,难怪大家这么关心了。

  考核评估报告的背后,洞开的却是青羊区教育局近年来努力构建并完善的教师退出机制。在这张制度大网下,教师们的饭碗不再坚不可破,岗位也不再是一成不变;工作“有奖有惩”、职业“可进可退”的教师队伍格局已基本形成。

  一份红头文件开启教师退出大门

  回想起3年前的那段“待岗”经历,成都市青羊区文翁实验中学教师张宇(化名)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那时的他,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有些年少气盛,不太听别人指挥,布置的教学工作也草草应付了事”,校长多次对其进行说服教育仍不见改正。第一学年下来,他被学校考评为“不合格”。

  “拿到报告的时候,我一下就傻眼了。”张宇说,他原以为当上了教师,工作干好干差关系不大,至少不会被清退出教师队伍,但根据青羊区教育局的规定,被考核为“不合格”的张宇将面临“待岗”一年的惩罚,需重新培训合格后再上岗;如再次被考核为“不合格”,将直接予以辞退。

  对张宇来说,待岗培训的那一年,就像“人生又重来了一遍”。他特别珍惜这次改正错误的机会,重新回到岗位后,同事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巨大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舍得花时间去钻研课本,也愿意在学生身上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该校副校长丁江告诉记者。

  而类似的经历,在青羊区其他教师身上也发生过。这一切,都源自近年来青羊区教育局正在实施推进的教师退出机制。

  早在2007年,青羊区便率先在全市启动了教师“区管校用”人事制度改革。教育局改变现有教师聘用和管理机制,成立教育人才管理服务中心。教职工与中心签订人事聘用合同,学校与教职工签订岗位管理合同。教职工的身份一下子由原来的“单位人”变成了“系统人”,破解了教职工可能“一辈子在一所学校干到退休”的流动瓶颈。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