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将有九百余万名中国学生通过高考这场人生最重大的考试,试图改变命运、实现梦想。此前国务院公布的“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新政,点燃了很多贫困学生的“寒门贵子梦”。
中国正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考时间”。
今年,将有九百余万名中国学生通过高考这场人生最重大的考试,试图改变命运、实现梦想。此前国务院公布的“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新政,点燃了很多贫困学生的“寒门贵子梦”。
高寒山区、库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集“四区”于一身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是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一些偏远山村的孩子赶到位于县城的金寨一中上课,比从县城去一趟省城合肥的时间还要长。
家住全军乡的王议员从学校回一趟家要翻几座山,他的学费全靠姐姐外出打工挣得。在金寨一中高三年级十二个文科班里,他的成绩基本保持在前三名,但英语和语文是他的弱项。
“家里条件有限,英语课也是到初中才上的,直到现在,学习这两门课时总感觉很难使上劲。”王议员说。
今年5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
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郑大明介绍,目前安徽省将从这3万名指标中分到多少名额还没最后确定,但倾斜地区肯定包括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山区。
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大学,走出深山,就业脱贫,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孩子的梦想。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农村孩子进入大学学习。
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2年间,农村学生本科高校录取人数由51.2万增至192.6万,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机会已基本相同。
这一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另一种“滑落”:重点高校、特别是名牌大学里的农村生源越来越少。有调查显示,最近二十年来,北大的农村学生占比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大学农村生源也已不足二成。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资源仍然薄弱,大部分农村学生从起步开始就处于劣势地位;其次,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监管。近年来重点高校更加重视“特长”与“素质”的选拔,农村孩子更成了弱势群体。
“和大城市的同学们比,我们的拓展应用能力普遍较弱,因此我一直对考进一流理工科院校信心不足。如今,这种向贫困地区加大倾斜力度的招生政策让我们实现梦想的机会更大了。”金寨一中理科班学生郑永乾连说。
金寨一中校长樊兴安介绍,实现名校梦想,农村孩子的确面临重重困难。“我们农村基本没有学前教育。很多小学没有英语老师,有些学校则采用‘跑教’的方式,让英语老师在几个学校间轮流上课。2007年以前,金寨一中每年考进一流名校的学生也就两、三个。”
“一个机会就会改变一生,农村的孩子们需要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否则,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会越来越狭窄。”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说:“教育公平攸关社会公平,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已实施了一系列推进教育公平的招生政策,包括“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计划”等等。
今年继续实施的“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将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
王开玉指出,要让“寒门易出贵子”,需从源头着力。在改变招生政策的同时,正视农村教育的薄弱状况,解决好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的问题,逐步改变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尽量避免他们在“升学大战”中过早出局。(采写记者:蔡敏 李云路 姬少亭 许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