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当天,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教育报、商务印书馆联合编制的《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指南》中的大多数书目对普通人来说都非耳熟能详,一些一线语文教师也表示所读不多,那么,这样的一份中学生阅读书单是否真如部分家长所言太过于专业了呢?
中学生阅读书单很专业
记者从网上搜索到这份《指南》,浏览时的第一感觉就是两个字:专业。《指南》中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社科、艺术、博物七个领域,分别为初中生、高中生按照基本书目和拓展书目两个层级进行了推荐。以文学为例,如果说为初中生推荐的《中国神话传说》、《唐诗三百首详析》、《古文观止译注》、《西游记》、《聊斋志异》、《草房子》还算耳熟能详,《山海经译注》、《余冠英推荐古代民歌》、《台湾现代诗选》、《动物庄园》、《简·爱》这些拓展书目也还曾经翻看的话,《黑骏马》、《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国现代诗导读》、《里尔克诗选》等39本为高中生推荐的文学图书就会让大多数人感到陌生。
在某省重点中学高三文科某班,记者随机走访50余位学生时,没有一位学生表示这153本图书完全阅读过,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别说读了,有的书以前就没听说过”。
因为刚刚发布不久的缘故,大部分家长、老师对于这份书单还显得比较陌生。听说有这样的一份相对正规、专业的推荐书单后,家长黄女士第一反应就是“太好了”,她告诉记者,儿子目前正上初二,虽然还有一年就要中考,但她并不赞成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读读课外书,不仅是一种调剂,也是一种提高”,但化学专业毕业的她却不知道该给孩子选些什么书来读。看过这份书单后,黄女士有些失望,“我个人觉得太专业了,我托书店的朋友问了问,有的书他们书店好像都没有。”毕业于重点大学中文系的王先生也认为,看得出这份书单选取的十分认真,但是对中学生而言确实显得比较专业。
老师希望不要成为硬性规定
对于这份书单,记者也走访了部分一线教师,绝大多数老师也认为书单过于专业,推荐了是好事儿,但希望不要成为硬性规定。
石家庄九十六中的语文老师李素恩谈到这份书单时,表示第一感觉是编书者很理想化,“如果一个初中生能把这些书目都阅读完,那他的文学素养、生活常识、基本素质都会得到很大提高。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水平、家长重视程度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把这些书目全部阅读,就是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也很难做到。”
同样为石家庄九十六中语文老师的赵娟和王会书则认为“很矛盾”,理由是一方面学生课业负担本来就很重,只有列入考试范围的书目,多数学生才会抽出时间和精力去读,如果只是推荐阅读,那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没有兴趣去大量阅读应考范围之外的阅读书目。另一方面,中学生因为自己的生活经历所限,所以对书的要求也不同。书,我们可以推荐,可以建议,希望不要硬性规定。如果我们硬性规定学生去阅读,没有愉悦的读书体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读书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会逐渐消逝!牛云欣老师也认为,如果把阅读当作任务,强迫学生去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目,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反而更不想去阅读。至于如《东方哲学的故事》、《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中国神话传说》、《西游记》、《聊斋志异》、《草房子》、《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适合初中学生阅读,有的内容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有的是在课本中有所涉及的,因为学生有一定了解或在课本上学习过其中的节选,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阅读拓展,学生会有一定的兴趣。
该校图书管理员赵志卿老师则认为,当今国人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作为中学老师他深切地感受到课业之外,电视、网络对于学生们的吸引程度远胜图书,“调查也显示学生中最流行的书依次是言情小说、网络文学、卡通漫画、鬼故事等,中学生主动阅读文史类书籍的真可谓凤毛麟角,学生阅读状况堪忧,学生阅读亟待指导。”《中学生阅读指南》中推荐的书目很好,关键是落到实处,从培养阅读兴趣开始,开设阅读课,保障每天至少读书一小时,并加以引导,逐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爱读书,让阅读成为一种行动。通过阅读让学生从应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求知的快乐。“《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的发布,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现阶段中学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在考试、升学的重压之下,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得可怜。学生、老师、家长,都迫切地想多读点书,但是缺少必要的指导,很多人不知道该读哪些书,需要一份课外阅读的基本书目。”石家庄一中语文教研室的孙夫振老师认为,这个《指南》虽不是政府的指令,但它是由中学教育研究单位、大学、出版社等相关的专业部门发布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其所推荐的书目涵盖范围广,古、今、中、外,内容丰富,文、史、哲、社会、艺术、科学等门类齐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对于其中没有收入“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孙夫振老师认为可能是因为这些书,普通的家庭、学校都能给学生提供,或学生多有接触。在他看来,就目前的中学教育实际来看,“全面追求升学率”还是校园里的“主旋律”,这样一个理想的“阅读”计划,要落实到“行动”上,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尽管阅读对学生、对民族、对未来都十分有益,但只要眼下的考试不涉及,家长就不允许,老师就不愿意,学生也没时间,再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但是,如果真的有学生想读,知道可以读什么,毕竟还是一件好事。也就是说,这个“行动指南”发挥的作用,可能只是有限的。
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才是关键
在河北省新闻出版局阅读办副主任刘浏看来,这份推荐书单很有必要,对中学生阅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据她介绍,近些年,全国出版的图书数量一致在上涨,2012年,全国出版的图书更是达到32万册之多,面对众多的图书,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更是应该带有一定的选择性、目的性去读书,如果泛泛而读,一生的时间都花费在读书上也难说能把这一年出版的图书看完。“另一方面,我们在实际的调查中也发现,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图书已经成为了家长、老师一个很大的问题,”刘浏告诉记者,目前中学生读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们过于看重言情、玄幻、漫画类图书,对于经典书目的阅读量很少,比如学生们课业负担压力过重,业余时间也都被作业、辅导班占据,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不知道如何选择,不少家长、老师都反映,打听而来或是网上搜索的推荐书单也是五花八门,推荐哪类图书的都有,越看越乱,越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所以,有了这个指南,对于中学生应该选读什么样的图书具有指导意义。
对于部分家长、老师反映的这些书都没有看过,刘浏认为,这些书目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硬性规定,不是说有了这份指南,以后的中学生就必须把指南中的书目都读完,而是给学生指明了,课外时间读书的话应该选择什么样门类的图书,“我觉得很有必要,对指导学生阅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不死板,不是说这些书必须看,除此之外的书不能看,关键是通过这种推荐的书目,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