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老调仍唱 孩子新歌改编忙 如何唱响新童音?【2】--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家长老调仍唱 孩子新歌改编忙 如何唱响新童音?【2】

2013年03月22日07:32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专家:新儿歌偏说教

  创作队伍流失

  星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授杨晓直言,目前国内儿歌创作状况不甚乐观。虽然创作出的歌曲数目不算少,儿童音乐也有专门的刊物,但是目前传唱率较高的新作品确实很少。

  杨晓分析其中原因,有些老儿歌缺乏时代性,但新儿歌又偏说教性,不适合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所以,儿歌创作要求音乐人花时间去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而不能过分强调说教功能。

  其次,目前儿歌领域,年青一代的创作队伍流失严重。在作词、作曲、编曲都已经高度市场化的今天,创作儿歌这种偏于公益性的工作很少有人愿意做。从总体而言,儿歌创作既需要活泼动听,又要兼顾时尚性,其创作难度不亚于成人歌曲。

  市场:音像店多是老歌

  外国儿歌也受捧

  记者走访发现,音像图书店货架上摆放的儿歌,大多是几十年前的老儿歌。某些音像制品带有“新”字,很是吸引眼球,其实是“新世纪儿童流行曲”,收录的作品基本为传统经典儿歌。

  另外,一张儿歌专辑收录了《不想长大》、《不怕不怕》甚至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一位正在挑选的家长许先生对记者说,“《不想长大》里面有一句,‘我深爱的他、深爱我的他,怎么会爱上别的他’,但这个歌词不适合孩子唱吧?”

  据工作人员介绍,一些外国儿歌的集锦类书籍很受欢迎,甚至要超过国内同类书籍。“家长说想让孩子早点接触英语,越是经典越受欢迎。”(文/何瑞琪、林静 图/高鹤涛)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许博、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