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如果能穿越我最想见到爱因斯坦--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如果能穿越我最想见到爱因斯坦

2012年12月21日08:14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诺奖得主瓦恩兰与阿罗什

阿罗什。

本报记者与化学奖得主罗伯特·莱夫科维茨。

本报记者专访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瓦恩兰:

  量子世界,特别是光子与离子或许很难理解。

  但对于美剧《生活大爆炸》,讲述一群物理学家的喜剧你可能并不陌生。对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物理学家戴维·瓦恩兰来说,和妻子每周坐在电视机旁看《生活大爆炸》,是实验之余闲暇的一种享受。实际上,谢尔顿(《生活大爆炸》主人公)常挂在嘴边和写在卧室黑板上的“薛定谔的猫”、“量子力学”等概念,正是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研究领域。瑞典皇家科学院甚至表示这一物理研究成果使得更加快速的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在本世纪内得到实际应用。

  当记者问及真实的物理学家生活是否像谢尔顿时,这名神似谢尔顿的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离子储存组组长,露出了他习惯性害羞的红色面庞,笑着说“那是喜剧,我的生活主要在科学研究上”。

  人如其名

  “酒地”的红脸科学家

  戴维·瓦恩兰(David Wineland)(以下简称瓦恩兰)是一个在公众场合不善言辞的科学家。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记者见面会上,几乎所有非科学研究的提问都由与他一起获奖的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来负责回答。甚至有记者点名要求瓦恩兰单独回答时,他的脸庞就因紧张害羞而变红,回答不仅异常简短,而且还停下来沉思片刻,远不如经济学奖得主罗斯等人的侃侃而谈。

  有记者私下说,瓦恩兰的红脸正应了他的姓氏“Wineland”的直译——红酒之地。

  然而,随着在诺贝尔奖活动周的接触增多,愈发觉得物理学家瓦恩兰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只要没有狂闪的镁光灯和被“晾”在台上被轰炸提问,瓦恩兰其实特别愿意与人交流。

  特别是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厅,按照惯例,所有诺贝尔科学奖得主都要面向公众通俗简明地介绍自己获奖的研究成果,“红脸”的瓦恩兰的讲解不仅通俗流畅,思路清晰,甚至还不时来点冷幽默调侃自己,引发听众共鸣。

(责任编辑: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