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如果能穿越我最想见到爱因斯坦【4】--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如果能穿越我最想见到爱因斯坦【4】

2012年12月21日08:14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专访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

  捉光的舞蹈大师

  天才实验操控量子

  在瑞典时间12月11日晚的诺贝尔奖晚宴上,坐在瑞典王后身旁的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受到了格外瞩目。这不仅因为按照诺贝尔奖的颁奖顺序“物理、化学、生物、文学、经济”,他将第一个上台发表感谢致辞,也因为阿罗什是在8名诺贝尔奖科学类获奖者中唯一的一名非美国籍科学家。

  甚至在颁奖典礼前的4小时,阿罗什还和家人坐在下榻的饭店GRAND HOTEL的咖啡厅里,而不是像其他诺贝尔奖获奖者选择和家人朋友一起,偷闲逛逛美丽的老城区——Gamla Stan。

  他对本报记者说,这是法国人通常的休闲放松时间,不希望被打扰。而且彼时,他正反复在心里演练获奖的感谢词。

  毫不掩饰对诺奖的渴望

  能言成“新闻代言人”

  相比合作伙伴戴维·瓦恩兰,塞尔日·阿罗什是一个锋芒毕露的法国科学家。

  在诺贝尔奖“物理、化学、生物、经济”获奖者的首次记者见面会上,他讲着一口流利,略带着法国口音的英语,对于记者提出的刁钻的提问来者不拒,并非常乐意替其他获奖者解围。

  实际上,在首场半小时的记者提问会上,阿罗什就回答了至少一半以上的问题,成为除经济学奖得主罗斯外,其他诺贝尔奖得主名副其实的“新闻代言人”。

  但他的犀利回答方式也赢得了到场媒体的好感。比如,在提问“您是何时想到会获诺贝尔奖时?”阿罗什说,在他的实验研究过程中,至少有3到4次,实验成功的时候就觉得这已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他毫不掩饰自己对诺贝尔奖的渴望与获得,他说,“自己一生中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而在今年多次期盼后,终于来了。”

  用不同方法获得光子

  成法国第55位诺奖得主

  阿罗什出生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后成为法国公民,并在以法国著名的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巴黎第六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在1996年,阿罗什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与同事合作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了量子相干性,获得1992年洪堡奖。这一次,阿罗什的获奖,也使他成为法国历史上第5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实际上,在量子力学通往光与个别粒子的极小规模研究中,在两人获奖前,就有激光冷却原子原理提出者等科学家获奖。

  但在单个层次上研究光和物质,挑选、操控、测量个别光子和离子的实际操作方法却是首次。因此,在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奖演讲简介中,阿罗什和瓦恩兰被称为捕捉光与物质的“舞蹈大师”。

  但阿罗什获得光子的方式却与瓦恩兰获得离子的方式不同。阿罗什说,他和他的2个团队主要是利用微米量级的高反射光学微腔实现了单个原子的辐射光子的操作。或者可以简单概括为:原子通过一个由两块曲铌镜组成的“腔空间”里,来控制和测量被困的光子。

(责任编辑: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