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很质疑
现在会表演多了自由思考
表演《以我》的刘青是个爽朗的湖南女孩,学习影视摄影的她很喜欢艺术。昨天,她坦言,以前对行为艺术有些质疑:“那些被炒作得很厉害的,都是裸露的或暴力的,让人很不舒服。”刚开这门课时,她不只一次问老师:“艺术应该表达内心的东西。为什么要表演给别人看?”
一年的课程结束后,她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她说,行为艺术不是非要用极端的、肤浅的表达方式,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上了这门课,不是说以后就要去做行为艺术,但不管是拍照片还是生活中,都会多了很多自由的思考。”
行为艺术是智慧
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看完这些作品,你可能对行为艺术有不一样的认识。昨天,川美新媒体艺术系主任张小涛称,真正的行为艺术应该是智慧的,身体只是表达媒介。“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与生活又不同,它的表现需要智慧,需要创造性。”张小涛说,任何行为艺术的表演都需要有判断标准,有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更不能冒名,去伤害某个人或团体。
每一个作品表演结束,这场汇演的指导老师、艺术家周斌都用力鼓掌。他说,学生们的作品都有自己的优点。比如《记忆》,学生在表演时情绪到位,视觉效果非常好,表达主题也很鲜明。通过一场特殊的考试,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出来了。
行为艺术重在行为,用行为来表达。周斌介绍,平常的教学中,他常常会引入这样的概念。两个同学交流,尽量用身体去表达,少用语言。
全国首门行为艺术课
几个步骤培养你创造力
今年,行为艺术以一门正式学科的姿态进入了四川美术学院的课堂。其他美术院校虽然对行为艺术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门课程走进校园,川美在全国来说也是首创。
据了解,该校在新媒体艺术系开设了这门课。目前请来了艺术家周斌、陈默、辛鑫为同学们上课。昨天的结课汇报表演,就是周斌主持。他告诉记者,这学期一共有6周的课,每周两天半的课程。
为什么要开这门课?周斌说,行为艺术因为表达特殊,需要用到身体,外界的误读争议也比较大,学校开这门课也有压力。开设行为艺术课,并不是非要学生将来去从事行为艺术这一行,而是为了打开学生们的创造力,让他们获得丰富的表达能力,获得自由的艺术灵性。
第一步 冥想。
行为艺术课的教室场地就和一般学科不一样。为了方便学生之间互相演示,教室桌椅需要摆放到两侧及后面,中间留出一块空地。
同学们的第一堂课是10分钟冥想。周斌会制造冥想的氛围,点燃一枝香,用电脑反复播放同一首乐曲,希望同学们能找到感觉。10分钟后,大家在一起来分享各自想到了什么。
答案是千奇百怪的。新媒体系影视摄影专业的李伦福称自己10分钟之后压根儿忘了想的啥,有同学说听到了自己的心跳,还有人想着想着睡着了。
为啥要练习冥想?周斌说:“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自己身体和身体的对话,让内心完全地安静下来。”
第二步 踏青。
如果说室内的冥想课是感受自己的身体,那么到了室外则是感受大自然。“不仅石头、树木、河流、露水,一切的一切都要去尊重它,感受它,同它们对话、交流。”周斌说,上课时,他常常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树木的生长,感受风的流动。(记者 周小平 谈露洁 文 贺怀湘 摄)
(来源:重庆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