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载:陕西安康小学生小明因未按时完成作业遭老师掌掴。之后,老师还让全班50名同学依次打他耳光。有学生证实,“有的同学打耳光下手轻了,老师还让重新打”。
事件之所以引起舆论关注,主要归结于两点:第一,情节恶劣,这对被打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第二,暴力的裹挟,对于被胁迫扇耳光的学生来说,施暴也在其稚嫩的心灵埋下了阴影。
更令人惊讶的,是受害者的“宽容”。小明的奶奶说: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打耳光了,这能理解;但让全班学生都打,这接受不了……换言之,只要不发展为“集体施暴”,家长对“耳光教育”并无异议。而小明“幸好我的自尊心不强,要不然我就完了”的自述,更折射出其对教育暴力的逆来顺受。
家长和学生对教育暴力的态度,值得反思。长期以来,“棍棒底下出孝子”、“教不严、师之惰”等教育理念深入中国教育的骨髓,制造了一个教育误区,即只要为孩子好,体罚是可以接受的。
由是观之,教育暴力不仅是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或教育方法问题,更是整体教育理念偏差问题。这一理念偏差广泛存在于教育界、普通家庭和学生心中,急需全社会警醒。须知,教育者的威信并不建立在暴力之上,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
◎段思平 研究生
(责任编辑:杨玉君(实习)、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