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多的六年級學生家長,為了讓孩子能上一個重點初中,也是蠻拼的
三科考試一同進行,持續兩個小時。考場上來回走動的劉東,不時看一眼自己的女兒。他的孩子答題比其他同學要快一些。
劉東心裡暗想,自己當初送孩子去上培優班,看來還是管用的,“盡管過去的兩年裡,孩子並沒有拿到一個奧賽獎項”。
從四年級開始,劉東的女兒就開始頻繁進出各種教育培訓機構的培優班,“什麼‘走名初’(走向名校初中班)、‘外沖班’(專門復習考試沖刺武漢外國語學校)、明星班等”。“我孩子參加的還不算多的。”劉東介紹,大多數家長從孩子三年級就開始往培優班裡送了。
在呼吁給中小學生“減負”的大背景下,武漢市小升初原則上是根據畢業生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但現實中,相當多的六年級學生家長,為了讓孩子能上一個重點初中,“也是蠻拼的”。
據對武漢市“小升初”市場頗有研究的褚光宇介紹,這些家長爭上的往往是由公立重點初中所辦的民辦初中,相比於完全遵循就近入學原則招生的公立初中,它們往往擁有一定的自主招生權,“再加上這些民辦初中教學質量並不遜色於本部,因此成為學生及家長競相爭取的目標。”
雖然武漢市教育局禁止這些民辦初中組織任何形式的筆試、面試或任何變相形式的考試、考核選拔新生。“但是這樣的政策規定,有著較大的彈性空間。”每年希望孩子入讀這些重點民辦初中的學生家長們,經常會在QQ群、論壇上講述擇校經驗,以及哪些奧賽成績為一些初中所看重。
武漢小升初取消招生考試后,一些機構組織的奧賽變得越來越多。“在武漢,僅數學奧賽就有9種。”褚光宇介紹說。
據多位家長向記者估計,培優班已經成為武漢市各小學三年級以上學生的“必修課”,所佔比例高達90%以上。兩年前,劉東在家長群裡受到感染,送孩子去了培優班。他甚至覺得這是他不得不作出的一個選擇,因為女兒身邊的孩子都在上培優班,周末都找不到孩子一起玩,“到了四五年級不培優,就變成了異類”。
“算是隨波逐流吧。”劉東苦笑,之后又重重地強調道,“我本想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
2011年,武漢的熊女士在家長100論壇上發帖《女兒小升初,我被逼成“變態娘”》,激烈控訴“變態的教育”,曾引起廣泛關注。
她向記者回憶當初女兒上培優班的情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卻舍得拿大把大把的鈔票送給培優機構﹔孩子上學我們工作,孩子培優我們作陪,節假日不屬於孩子也不屬於家長﹔眼睛盯著的是考試成績,耳朵聽的是各路有關教育的小道消息,鼻子還要靈敏嗅出暗流涌動的培優市場孰優孰劣,口口談論的也都是奧數呀培優呀……
她甚至認為對女兒來講,“愛她就是害她,心疼她就是狠心”。熊女士的老公對此無法接受,憤然喝道:“變態!你們這是變態!”
可是,各種奧賽大多隻考察學生的數學成績,公平性也常受質疑,這也是以劉東、李芬為代表的“小升初”學生家長籌劃民間“聯考”的初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