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開學倆月,你的心入學了嗎? 怎樣去適應新生活【2】

2014年11月12日10:43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開學倆月,你的心入學了嗎? 怎樣去適應新生活

適應困難症結所在

一是生活變化帶來的自然反應。從中學到大學,是一個重大的人生轉折期,必然會出現一些適應性問題,是一種自然而然反應。

二是年齡特征帶來的適應困難。一些大學新生有閉鎖心理以及自我中心傾向,人際交往缺乏主動性,從而阻礙了相互間的溝通和交流。另外,思維容易陷入極端化。入學前對高校懷著太多美好的憧憬,入學后發現大學諸多不如意處,這種反差也增加了適應的困難。

三是教育失誤造成的適應能力不足。本來,適應能力是人的一種固有的潛能。但是,由於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的失誤,許多同學潛在的適應能力沒有被更好地挖掘出來。每年新生入學之際,由家長護送上大學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在辦理入學手續時,排在各個桌前的不是學生,而是學生家長。許多同學沒有獨立生活的經驗,有強烈的依賴心理,自理能力、自立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難以適應大學的獨立生活。

四是自我認知失調導致適應困難。有些新生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感。男同學可能因為身材矮小而自卑,女同學可能因長相不佳而自卑。從農村和偏遠小鎮入學的同學,更容易感到自卑。

怎樣適應新生活

一、主動進行心理調整。

一要做好心理准備。認識到適應是大學生活應有的第一堂課,適應是自我成長的機會。遇到適應困難的時候,拿出頑強的意志力,勇敢地去面對。這樣對一些適應性問題就比較容易處理,不因心理上的不適應而產生恐懼感,不因生活環境的不適應而產生失望感,不因學習上的優勢消失而產生失落感,不因經濟上的一時困難而產生自卑感,不因人際關系處理不得當而產生壓抑感。可以借助積極心理暗示,比如,用“適應能力是在實踐中提高的,我一定能夠很快地適應新生活”來增強自己適應新生活的信心。

二要調整角色心理。適應就需要改變自我。人的社會角色變化了,相應的角色心理就應該跟著轉變,要學會正確評價自我。上大學后,每個人都會面臨對自己重新評價的問題。要破除優越感,以平常心態面對新的生活。破除自卑感,正確對待與同學的差距。差距有兩類,一類是必須補救的,比如在學習或人際交往上的問題,一定要想辦法縮短距離,但要允許自己有一個逐漸改變的過程,不要期望自己所有方面都比別人強。

三要優化學習動機。不少同學一旦考上大學,便有了“船到碼頭車到站”的心理,出現“理想間歇期”,導致學習成績大幅下降,出現學習適應困難。要優化學習動機,樹立新的理想,把上大學作為人生新的起點,這樣才能獲得經久不衰的學習動力,避免出現“理想間歇期”,更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

四要調節失落心理。面對適應期的失落,應採取樂觀豁達的態度,積極進行調適和補償。如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注意調整學習動機,改進學習方法,便會有進步﹔當不了學生干部,就把時間用來多讀點書,便能獲得補償﹔有想不通的不快之事,主動找老師同學談談,可以得到放鬆和調適。必要的話,可以求助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

二、主動進行行為調整。

一要調整生活方式。對絕大多數新生來說,進入大學是真正意義上獨立生活的第一步。要學會獨立生活,入學之初,首先要學會起居、飲食、穿戴自己料理。還要學會理財,要考慮生活中哪些開支是必須的,哪些是可花可不花的。還要了解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明確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允許做的,安排好自己的課余生活。在熟悉新的生活、老師和同學的同時,還要迅速熟悉學校的教學及輔助設施,如教學辦公地點、圖書館、實驗室、復印室、錄音室、書店的開放時間和使用方法等。為了適應新的校園環境,多向高年級的同學或同鄉請教,加強與老師、同學的接觸,掌握各方面的信息,這樣才能盡快適應新生活。

二要調整學習方式。調整學習方式,是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的重要一步。中學裡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大學裡變成了以學生為主導的自學模式。課堂教師講授知識后,學生不僅要消化所學內容,而且還要大量閱讀相關方面的書籍和文獻。學生自學能力的高低,成了影響學業成績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新生要逐步學會主動學習,學會自學。自己確定學習目標,自己制定學習計劃,自己檢查學習效果,主動找教師征詢意見,主動請教老師問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被動為主動,以適應大學的學習環境。進入大學以后,由於專業設置的不同和個人發展目標的不同,使原來的學習名次上的競爭逐漸淡化,逐步形成了“大學習”觀念上的綜合評價體系。在這種體系裡,競爭是潛在的、全方位的、更為激烈的。所以,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學習能力。還要正確對待專業課、公共課和選修課。對專業課的學習,應目標明確,主動克服各種學習困難,不斷提高學習興趣。對待公共課,要認識到實用的價值,努力把對公共課的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學習興趣。對選修課的學習,應注意克服僅僅根據淺層的了解盲目選修的傾向。

三要調整人際交往。入學之初,同學間的互相關心和幫助,相互信賴和理解,有助於減輕心理壓力,減少孤獨和寂寞,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感,較快地熟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同學之間應多加了解,熟悉互相的生活習慣和性格,為以后的相處打下基礎。在交往過程中應該做到:注意傾聽他人的講話,適當表達自己的見解,態度誠懇,措詞文雅,處處替他人著想,切忌以自我為中心,克服傲慢和嫉妒心理,還要積極參加集體組織的各項活動。要遵循這些人際交往原則:其一,給別人愛你的理由——主動原則。我們在交往中總是期待別人接納自己,喜歡自己。你要別人愛你,你就得給別人以理由。堅持主動原則,給別人愛你的理由,就是你先要接納別人,先要愛別人。你肯播洒愛的種子,才能有愛的收獲。其二,別讓人家抱定時炸彈——真誠原則。人都有安全的需要。出於這種需要,人們都希望自己周圍的環境是可以把握的,自己的交往對象是能夠把握的。而你不真誠就讓人感到沒法把握你,人家把握不了你,隻能像躲避炸彈一樣躲避你。其三,花香淡淡情味更長——距離原則。人都需要一個獨享的心理空間,需要一定的心理自由度。所以,雖然你非常渴望友誼,還要注意保持適當距離,保持各自的自由空間。其四,路靠自己走——自立原則。在人際交往上,要防止人際依賴。面對新生活要堅持自強自立,因為新的一段人生旅程到底要靠自己走。(馬志國 作者系應用心理學研究員,知名心理咨詢師)

 

(責編:林露、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