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大學生最難就業季”專家呼吁打破城鄉二元壁壘

2014年02月24日21: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大學生最難就業季”專家呼吁打破城鄉二元壁壘

  中新網太原2月24日電 題:“大學生最難就業季”專家呼吁打破城鄉二元壁壘

  作者李新鎖

  早春,各類招聘會依次登場。和多數畢業生一樣,生於一座小城,畢業於一所普通高校的山西大學生栗華手持簡歷,往來穿梭,期望求得一份工作。最終,她黯然返回家鄉。此間,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和農村大學生相比,城市大學生薪資更高,更易獲得好職位。

  不久前,中國教育部發布的消息稱,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727萬。這一數據比2013年增加了28萬。與此同時,官方、民間對“最難就業季”的討論從未停止。業內人士認為,一個健康、合理的社會,應立足公平正義理念構建科學合理的制度,徹底打破城鄉二元分割體制,為落后地區設立較低錄取分數和就業門檻,以平衡各地的發展差異。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社會藍皮書: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指出,大學生家庭的城鄉背景對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就業單位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畢業生月薪大概是3505元人民幣,比農村家庭出身的畢業生高出了654元人民幣。城市家庭的畢業生進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比例均遠高於農村家庭畢業生。

  栗華的經歷似乎印証了上述結論。2013年,從太原理工大學陽泉學院畢業后,栗華曾在山西省會太原謀職。輾轉多家人才市場,投出數十份簡歷后,栗華並未如願求得職位。在家人的要求下,栗華返回小城霍州,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實習。栗華說,和大學同學聯絡時發現,有些家庭背景好、社會關系廣的同學“早已由父母安排好工作”。

  和栗華的情況類似,山西大學大四學生白晨皓也將成為求職大軍中的一員。在他看來,“拼爹”由來已久,人情社會很難改變。白晨皓說,在學習、生活中,但凡涉及到利益關系,都能看到“拼爹”“拼關系”的影子。和農村學生相比,“城市學生在人脈、關系上優勢明顯”。有時,農村學生根本沒機會和城市學生拼實力。

  不過,白晨皓認為,在面對就業機會時,“大學生個人素質、實力仍是關鍵因素”。

  《社會藍皮書》還指出,調查數據反映出當前社會流動固化。在社會中處於優勢地位的社會階層能夠通過高等教育使他們的子女謀得相對較好的就業崗位,這被視為社會精英內部循環。上述現象說明社會開放性不夠,社會流動不通暢,從而積累和引發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沖突和矛盾。

  對此,太原理工大學(國家重點建設高校)招生就業處長袁群芳說,大學生城鄉背景差異對就業、求職的影響客觀存在。每到畢業時,都有城市學生通過家庭資源、人脈獲取職位,而且“薪資、崗位都比較理想”。校方對此並不避諱。

  2013年,校方曾面向50名家庭貧困畢業生發放就業資助金,每人可獲得1000元人民幣。袁群芳說,此舉能解決貧困學生短期求職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而“有關系的學生根本不需要這般勞累”。

  幾年前,從山西一所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的喬小軍輾轉多家鋼鐵公司就職,中間曾短暫失業。2011年,喬小軍父親通過親戚關系,將兒子安排進山西焦煤集團旗下一家煤礦工作。喬小軍說,畢業時,那些家在大城市的同學就業相對輕鬆,我們這些農村出身的“隻能靠自己”。

  對此,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博士晏英認為,從理論上來說,每一位公民隻要付出努力,都可以自由地流動到其他階層。然而,平民子弟跟中產階層的子弟相比,在物質待遇、精神生活空間、教育等條件上都存在著較大差距。

  目前,中國社會還沒有實現機會均等。城鄉二元體制、高考錄取分數線的高低不等、各種各樣的雙軌制導致諸多不公。城市大學生和農村大學生因為家庭背景原因造成的就業不公,就是其中的問題之一。(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