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電子垃圾淘金者孫文俊:創業是我的DNA 

2013年12月16日09: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電子垃圾淘金者孫文俊:創業是我的DNA

一張桌子、一塊寫著“高價收購”的紙板,或者是走街串巷的小販用大喇叭播放“回收二手貨”的余音,這恐怕是多數人對“二手回收”的第一印象。

“海歸”孫文俊也是從事“二手回收”,目標鎖定在手機等數碼產品,但他把這傳統行業搬上了互聯網,開創了“愛回收”網站,短短幾年內做得可謂是風生水起,目前公司已走在B輪融資的道路上。

2011年,記者在一個青年創業沙龍上初識了孫文俊,當時他謙虛且謹慎地告知正在做一個有關回收的環保項目。時隔一年再見孫文俊,他在樓宇裡“張羅”著“愛回收數碼日活動”。而今,已是數十名員工“掌舵人”的他,在搬進僅一年的辦公室裡告訴記者,下個月要搬到比這裡面積大4倍的新址了。

“創業是我很向往的事情,是我的DNA。我一直想要擁有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品牌。”孫文俊笑稱自己是一個“喜歡創造發明”的人——兒時用皮鞋盒做機器人、上班時想踢足球繼而寫了一個足球窗口小游戲……“二手回收是一個傳統行業,是一個有待改造的領域。”

2007年,在復旦大學擔任教職的孫文俊遇到了當時在計算機系讀碩士的陳雪峰,兩人一拍即合想做點東西,最初的想法是做一個二手物品“物物交換”的平台,而這個以物易物的平台成為他們創立“愛回收”的啟發。

2011年4月,“愛回收”完成內部測試,正式上線。“愛回收”是個電子產品的競價回收平台。一端連接C端,用戶把二手電子相關產品數據錄入網上﹔另一端連接B端,讓各門類回收商入駐,繼而高價競爭C端的二手物品。孫文俊把“愛回收”的模式稱之為“C2B(客對商)電商模式”,專注於手機、白色家電、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游戲機和數碼相機等數碼電子領域。

據他介紹,從“愛回收”回收的手機有三種流向,價值較高的產品會重回市場作為二手物品重新銷售,略有破損價值一般的產品則翻新后重新銷售,另外沒有使用價值的殘廢品則交給專業回收公司,採用拆解方式重新回收,最大化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中國移動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全國居民家中約有9億部手機閑置。與此同時,國內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也已高達230萬噸,僅次於美國的300萬噸,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這一系列數字意味著,“愛回收”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這是個更新換代的時代,我們走在了最前沿。”孫文俊說,兩年前,網站每日回收僅50件,而如今,公司已如脫?野馬,每日回收量超過1000件。“愛回收”在兩、三年前還不一定做得起來,但現如今差不多人手一部智能手機,而且逐漸習慣頻繁更換,這不能不說助推了“愛回收”的成功。

有點小心思,有點小創新,孫文俊總是比別人“多一招”。當下,“愛回收”主打回收二手手機外,還依次推出了“以舊換新”、“二手良品”等版塊。此外,“愛回收”還與淘寶網、壹號店、宏圖三胞、沃爾瑪等合作,在線上線下同時吹響“回收”的號角。

當然,“愛回收”也不會是中國市場上唯一一家回收電子產品的網站,對於正在涌入的競爭者,孫文俊坦言技術上並沒有什麼壁壘,目前投入精力最多的是如何在整個過程中讓用戶體驗更好,如何在細節上有提升和改造,以攻破用戶的心理“屏障”。

“這些年來,最值得我驕傲的是我的團隊。”孫文俊表示,在這個既有“海歸”又有“土鱉”的大家庭裡,許多成員都是拒絕了百度、盛大等大企業的合同,因為“環保理念”、“技術挑戰”等原因聚在了一起,“創業就像是談戀愛,是我和合伙人、團隊成員之間的一場戀愛,大家要一起經歷、一起生活、一起磨難”。(記者葉藝勤) 

(責編:教育實習生賀艷花、熊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