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由於唱片公司出現問題,王菲赴美學習。1992年,在恩師戴思聰斡旋下,王菲從美國回到新藝寶,一個全新的天后時代被開啟。
對於在美國的生活,王菲曾回憶說:“那裡有很多陌生但看上去又很自信的人。他們不在乎其他人怎麼看自己。我覺得我本質上也是那樣的,獨立而且有點反叛。但在香港,我迷失了自我。我被別人塑造成為一台機器,一個衣架,我沒有了個性和方向感。”正是這段留學經歷讓王菲認識到“做自己”的快樂,回到香港后更是在專輯《Coming Home》中主動突出自己的北京身份。而監制梁榮駿曾經擔心專輯中的那首《容易受傷的女人》風格偏重內地,可鑒於王菲的一再堅持也還是保留了下來。正是這張專輯,這種風格,這樣的心態讓王菲恢復本名並逐漸走向紅遍華語世界的巔峰。她嚴肅冷傲的形象一度成為香港流行的代表,她的與世俗格格不入也成為眾多粉絲迷戀的理由,就這樣王菲“紅”了。
![]() | ![]() |
(責編:教育實習生、趙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