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投毒案的痛與惑 究竟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復旦投毒案的痛與惑 究竟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

2013年04月17日07:45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如果真要從黃洋的不幸個案中檢討中國教育到底缺失了什麼,那大概不是什麼專業性的“關注學生心理”,而是在更大范圍內的人文教育的荒蕪與缺失。

  在公安部門沒有公布依法偵查和審訊結果之前,復旦大學研究生黃洋中毒案的真相,其實還是個謎。

  這一極端事件,受到媒體和網友的高度關注。像以往發生的許多熱點事件一樣,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描述與議論。救治黃洋的醫院與他曾就讀的大學校園裡,隨處可見聞風而動的媒體人守候、探訪的身影。受制於案件審理的規律或規定,公安部門沒有響應要求發布信息,大學方面也是以最簡潔的方式,發布了兩則公告。無法連接因果的媒體便八仙過海般自己動手搜索細節、揣測真相,哪怕只是無法核實的匿名網帖也要速速轉發、落地——因為必須說些什麼,多等待一分一秒都是煎熬。這是網絡時代帶來的爭奪、壓力和強烈的焦灼感。

  對速度的追求與競爭,若超過一定限度,很容易變成“危險駕駛”。這樣說,不只是因為新聞。

  人們關注黃洋事件,容易理解。如果林某投毒屬實,那麼這一事件毀滅的,將是兩個風華正茂的高學歷人才,以及他們背后原本滿懷期待的父母家人。已有的材料顯示,黃洋與林某,都是各自專業中頗為優秀的佼佼者,作為名校醫科研究生,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加上十余載基礎教育,不論是國家、家庭還是他們本人,都付出不小代價,將成才而遽失,世間從此又多兩個失獨家庭,一念及此,誰能不痛心!

  人們疑惑難釋:究竟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怎樣扭曲的心態,才會令一個研究生做出對室友投毒之舉?而我寧願相信,那是年輕人沒有按住心底魔鬼、不考慮后果的一時沖動和失算意外,是小概率卻總會有的一類極端個案,不需要動輒上升到“中國教育的失敗”或者“醫療水平與費用”“瞞報”一類高度。

  如果真要從黃洋的不幸個案中檢討中國教育到底缺失了什麼,那大概不是什麼專業性的“關注學生心理”,而是在更大范圍內的人文教育的荒蕪與缺失。該指責的不只是大學,而是涵蓋整個漫長的兒童、青少年至青年期,從學校到家庭和社會,哪一環都有份兒。

  一味注重功利性、技能性知識的大劑量灌輸,輕忽人文教育的做法,今天依然普遍。而這正讓許多孩子成長期裡,可以養成積極健康和完美人格的“富營養土”變得無比稀薄。盯著功利性十足的個人目標,在競爭的壓力下一路飛奔,其實很容易造成一些高學歷人才的精神偏陋或心理失常,在原本隻屬於常識、常規的人際關系或行事挫折面前,缺少包容心與應對能力,意外折了羽翼。如此事例,並不在少數。不能反思與改變及此,而以工具心態說青少年心理學、人格養成,怕只是空談。

  本報特約評論員姜泓冰

(責編:熊旭、林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