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許博 林露)據媒體報道,各界不僅清醒意識到解決異地高考問題的重要性,而且正在設法解決它,這是好事卻非易事。異地高考這一根源於社會發展不均衡、關涉各方面改革與利益重新分配的重大問題,不僅需要相當長的時期來逐步解決,而且也無法達到絕對地公平。對於高考這種牽涉面廣、規模巨大的高利害考試,怎麼改都可能會讓部分群體認為不公平。
此前也有相關專家提出,異地高考無非是給考生提供受教育的均等機會,要想從根本解決這個問題,改革招生體制可能是解決義教均衡的根源所在。
12月4日上午,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體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在做客人民網教育頻道,談到這一觀點時,也表示十分認同這樣的說法。他說,對此問題也做過調研,理想的情況,包括教育規劃綱要已經明確了,學校自主招生的體制,這是一個高考改革的目標。高校錄取,首先不是看你從哪個省來的,而是看學校的錄取標准,比如以學習成績、素質評價、學業考試這些成績為主要參考指標。而地區的因素是作為平衡因素的,比如說一個學校選了一批學生進來,發現選的學生全是發達地區的,因為他們的基礎教育條件比較好,考慮到平衡因素,就有意識地去多招一些偏遠地區、貧困的、農村的地區的學生,政府在政策上也該做這個考慮。
與此同時,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高考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促進各地考生升學機會的平等。在目前全國平均錄取率超過70%的情況下,穩步推進異地高考,更廣泛地推進自主招生,建立公開、透明、專業的招生體系,有利於實現更大范圍的教育公平。
儲朝暉認為,“大學和考生更應是一種戀愛關系。”即高校選擇自己值得培養的考生,而考生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實現這種完全自主招生時,自然不需在全國省市內分配指標。
“實行完全由學校自主招生,矛盾也是非常多的一件事情。” 談到自主招生,王烽顧慮到。“如果將來有試點的話,也隻能一點一點的來。但是,我們說的招生體制改革,跟現在的異地高考開口子、設門檻的方式比起來,更不容易看到眼前的進展。”
也正如他所說,異地高考前行一些,就會有部分人因此得到實惠。而自主招生雖說是解決根本問題的方法,但是一時間還難以實施。王烽表示,如果把異地高考當成破解義教均衡的方法來長時間推行,永遠也不可能完全像我們理想中有些國家似的,想在哪裡參加高考就到哪裡報名。
儲朝暉認為未來的長期發展目標應實現高校完全自主招生。他表示,今后的高校自主招生應建立較為專業的團隊,“可以有相對一致的考試,但所佔權重不應超過20%—40%。”但目前全國採用的招生方式並非專業的方法,招生權力都掌握在行政部門的手中,“國家統招統攬的招生體制應當改變,靠分配指標從原理上講是分不好的。”
- 京滬粵異地高考難破冰 專家稱不能一蹴而就
- 少女高調爭取異地高考權 不肯妥協輟學在家
- 公民論戰異地高考的積極意義
- 北京異地高考方案初步完成 放開報考條件不適合?
- 北京異地高考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 正在審定
- 廣東異地高考方案在制定 2013高考方案強調戶籍審核
- 上海異地高考方案缺少操作基礎 2014年以后試行
- 大學教授稱20年內解決異地高考都是樂觀估計
- 專家稱解決一線城市異地高考矛盾應由國家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