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本地教育資源被搶 “門檻”設置成最大看點
放開異地高考后,非戶籍考生是否會搶佔本地教育資源成為市民最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各地推行異地高考這一政策面臨的巨大壓力。
目前推行異地高考比較積極的省份大都面臨相對較小的壓力。據統計,安徽全省非本地戶籍高中生數量約為2000人,相對於幾十萬的考生數量影響很小。而且安徽還是人口輸出大省,異地高考實施后輸出人口大於輸入人口,綜合考慮並不會損害本地考生的利益。而山東也具有同樣的情況,再加上山東高考錄取分數相對較高,異地高考對外省考生並無吸引力,實施異地高考從整體看也是利大於弊。
相反,京滬粵作為中國最大的人口流入地,出台異地高考方案面臨巨大壓力。據統計,在上海接受義務教育的外來務工者隨遷子女超過50萬人,而在廣東則超過330萬人。如果放開異地高考,則會對本地考生的利益造成巨大挑戰。部分家長認為外籍孩子過多佔用本地教育資源,也有網友認為,京滬等大都市已處於人口飽和狀態,如果放開異地高考,會有更多外地人涌入,不但現有教育資源無法承受,還將引發房價上漲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異地高考門檻如何設置也成了關乎每個人利益的事情,在民間引發熱議。教育部等四部委在出台意見時曾提及各地可根據三個(家長、學生、城市)條件制定措施,從目前已出台相應政策和意見的省份看,學生條件——高中階段完整學籍,成必備限制條件。黑龍江則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兩項家長條件——有合法職業和合法穩定住所,這也被認定為是相對寬鬆的限制。
上述省份較低的門檻獲得眾多教育專家的認可。北大法學院教授張千帆日前向國務院提交異地高考建議方案時提出,隨遷子女應有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就學年限,並作為認定異地高考資格的主要條件,而不應該在社保年限等問題上設置高門檻。
目前京廣尚未出台相應政策,對於上海實施的居住証積分制,部分專家也不予認可,認為這只是人才流動制度和人事制度上的改革,算不上異地高考改革。京滬粵將如何設置限定條件引發關注,三地如果效仿安徽等地設置低門檻,將導致眾多外地人員涌入搶佔高考窪地。
因此有分析稱,京滬粵即便出台政策,限定條件也會比安徽等地嚴格很多。教育公平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逐步實現。尤其是京滬等地長期享受教育特權,一下全部放開肯定會出現城市消化不良等大量問題。開始的相對高門檻可以起到緩沖作用,以后再逐步降低。
限定條件如何設置也成了異地高考改革最難把握的度。條件設置過高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不公平,而條件太低則意味著京滬等大城市的住房和教育等資源會隨著外來人員的涌入面臨巨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