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為虐童個案把幼兒教師妖魔化--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不能因為虐童個案把幼兒教師妖魔化

2012年11月20日06: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10月,幼師虐童無疑是最受關注的教育新聞。僅半個月的時間裡,就接連發生了3起幼師虐童事件,震驚全國。但這幾起事件畢竟是個案,不應變成對幼兒教師整體的恐懼。

  據媒體報道,濟南的幼兒園裡,老師在孩子身上發現了家長放的竊聽器﹔有的家長一天到幼兒園附近轉5次,偷偷觀察孩子在園情況﹔以前沒有監控設施的幼兒園,家長強烈要求安裝攝像頭﹔有攝像頭的幼兒園,監控室裡擠滿了家長。

  對幼兒園的不信任在家長中普遍存在。我聽聞,最近一些不少幼兒家長,每天都想方設法從孩子嘴裡套話,探聽老師是否責罵、懲罰孩子﹔有的家長哄著孩子玩過家家的游戲,自己扮演小朋友,讓孩子扮演老師,觀察揣測老師的日常行為。

  家長的心態非常正常。把年幼的孩子送到陌生的環境,由陌生的人去照料,這就已經讓父母夠不放心的了。更何況,這些年受社會經濟發展整體條件制約,政府投入欠賬太多,致使學前教育成為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亂象叢生,媒體上關於幼教的負面報道不斷。譬如,逢年過節要送禮打點幼兒園老師,否則孩子就要受冷眼﹔幼兒園克扣伙食費,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幼兒園老師不負責任把孩子遺漏在校車裡,孩子活活被悶死。這些案例無不刺激著家長們的神經,令焦慮情緒蔓延。

  學前教育自身存在的諸多問題是家長對幼教不信任的根源,要想徹底消除幼教的信任危機,首先行動的應該是政府和幼教工作者自身。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警惕一點,媒體上連續集中報道幼兒教育的負面新聞,以及過分炒作渲染幼兒教師的負面形象,可能會把整個幼兒教育和幼兒教師妖魔化。

  事實上,在有關虐童案的報道和評論中,已經有了妖魔化幼兒教師的傾向。某電視台一檔節目的標題就叫“幼師=魔鬼,誰導演了虐童恐怖片?”。各方評論中也不乏“幼兒教師為何成魔鬼”這樣的字眼。在網絡上,把幼兒教師比作魔鬼、禽獸的帖子也比比皆是。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一些媒體報道總是熱衷於選擇有沖突、有矛盾的極端事件,因此,即便是客觀報道,媒介現實也不能等同於客觀事實。雖然目前幼兒教育問題很多,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問題就否定整個行業,不能因為少數教師的惡行就否定一個群體。毫無疑問,90%以上的幼兒教師都在兢兢業業地工作,每天在為可愛的孩子們奉獻著愛心和耐心。如果所有幼兒教師真的都像魔鬼一般,那全國的幼兒園早就都關門大吉了。

  不斷妖魔化幼兒教師不僅不符合客觀事實,而且隻會進一步加劇幼兒教師和家長的信任危機,無益於幼教環境的改善。

  試想,如果家長都對幼兒教師持不信任態度,那勢必會導致兩個可能:一是家長想方設法討好老師,給老師送禮、辦事,以求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好一些,長此以往,隻會讓幼教行業風氣更差,家長內心也會更鄙視老師﹔二是家長以仇視的態度對待老師,動輒指責、怒罵。就在前兩天,在一家幼兒園,我親眼目睹一個老人接孫女時因為一件小事就對一位年輕教師大發雷霆,嘴裡罵罵咧咧,可實際上,那個老師並未做錯什麼。目前,因為待遇低等原因,幼教職業本來就很難吸引優秀的人才,如果再不斷被妖魔化,社會聲望降低,這個行業就更沒有吸引力了。

  因此,對於幼教行業存在的問題,媒體可以報道可以批評但不要過度炒作和渲染,別讓幼教從業者和家長們都對這個行業失去信心。

  同時,家長們也不必太過焦慮,大可以把心放寬點。上幼兒園是孩子離開父母的懷抱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在這裡他學會自理,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在這裡他會感受到和伙伴一起玩耍的快樂,同時也體會到挫折的滋味。在這裡,孩子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會遭受老師的批評與懲罰。這也是成長必經的過程,也是成長的代價,隻要老師批評和懲罰的目的明確,手段合理,家長就不要干涉。

  另外,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就是俗話說的“會學舌”了,能夠向父母講述在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隻要父母拿出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用心和孩子溝通交流,很快就能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是否快樂,老師是否負責敬業並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因此,家長們與其憂心忡忡,一天去幼兒園幾次或者總盯著監控錄像,還不如與孩子進行更多的溝通,以此及時發現問題,防患於未然。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許博、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