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港澳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房產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即時新聞
高考臨近 送考生一份應試小貼士
北京理工大學:挖掘老科學家留下的學風“寶藏”
虛擬仿真實驗:為現實教學所不能為、不敢為、不好為
讓法治助力家庭教育責任落實(金台銳評)
他們以“揭榜挂帥”作賀禮給學校慶生
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思想縱橫)
復旦物理系:進寢室 融學術 黨建扎根教學科研
更多青年逐夢灣區(新時代新作為)
“磁石效應”匯聚人才(新時代新作為)
福州:筑“巢”引“鳳”來
人民網
>>
教育
>>
大學
高校在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的使命擔當
2022-05-21
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祝福同學們考出最好成績 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2022-05-20
1100名香港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入職
2022-05-20
蘇州科技大學:“三育人”原色提亮學子人生“底色”
2022-05-20
上海中醫藥大學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長方邦江 抗疫火線上的中醫藥“輕騎兵”
2022-05-20
著名機械動力學家、哈爾濱工業大學原校長黃文虎院士逝世
2022-05-20
“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踐行者”征文活動頒獎儀式舉行
2022-05-19
“科技+藝術”助力人才培養
2022-05-19
千萬畢業生 如何走穩就業路(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察)
2022-05-19
“百年東大傳旗手” 傳遞生生不息的東大精神
2022-05-19
在制造課程智慧教室 理論與實踐“無縫鏈接”
2022-05-19
中南大學:以科學家為榜樣,傳承優良學風
2022-05-19
培育高質量“雙碳”人才 學科專業與教師隊伍不能隻靠“散養”
2022-05-19
山西5年免費定向培養600名文物全科人才
2022-05-19
“招才引智”進高校
2022-05-19
體驗古代運動,這樣的高校體育課約嗎?
2022-05-19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MBA項目獎學金體系再升級
2022-05-18
“網絡面試直播間”助力學生就業
2022-05-18
耕讀合一 多元融合——山東農大致力培養新型農科人才
2022-05-18
百廿南大初心在——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精神風貌討論側記
2022-05-18
歷史性成就 格局性變化——我國高等教育十年發展振奮人心
2022-05-18
中國政法大學舉辦世界法學家高端論壇
2022-05-17
開放學科邊界 學科交叉融合助力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
2022-05-17
高校如何發力交叉學科研究
2022-05-17
藍花楹花開畢業季
2022-05-17
2022年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啟動
2022-05-17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2022-05-17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2022-05-17
打造“三全育人”新模式 打通育人最后一公裡
2022-05-16
百歲陳琳:俯身著述 起身授課
2022-05-16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林蕙青
范海林
韓憲洲
林萬龍
王達品
劉銅華
許安國
張衛冬
鄭承軍
冉常建
張衛紅
蔡文浩
鄭偉強
宮 箭
陳傳偉
蘭大 南開 貿大 北工大 首師大
武大 哈工大 重大 大連理工
西交大 北師大 北航 電子科大
上海交大 中山大學 西北農林
同濟 華中大 東南大學
教育銳評
智能時代教育數據風險不容忽視
構建國家安全學學科體系重在“總體”
釋放“新八級工”的激勵效應
新發展階段,需要什麼樣的工程師隊伍
退出國際排名的背后 是對待排名的“平…
高校網絡思政工作要強化“育人”意識
“強基計劃”在人才培養上應該突出什麼?
讓職業教育真正“香起來”“熱起來”
當“居家辦公”碰上“線上授課”
本網原創
北京教育系統聯絡員進駐高校 沖鋒在疫…
教育部部署各地深入開展“2022高考…
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舉辦 首…
教育部:職教全面深化產教融合 校企合…
教育部:開展職業教育教師隊伍能力提升…
數讀廣東職教發展十年:累計投入448…
教育部:職教10年升級和補充專業10…
教育部: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要做到五個…
教育部:全國職校專任教師達129萬人…
北京教育系統干部下沉社區 攜手共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