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構建具有韌性的農食系統是當務之急


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 “當前,全球食物系統已變得非常脆弱。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推動農食系統可持續轉型刻不容緩,構建具有韌性的農食系統成為當務之急。”近日,中國農業大學舉辦的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WAFI 對話”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參加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WAFI 對話”活動。校方供圖
全球農食系統面臨系統性壓力
孫其信表示,當前全球農食系統面臨系統性壓力。其中,氣候變化是最大的挑戰變量,同時還面臨產量與營養問題的雙重壓力,以及環境保護的問題。
“全球仍有數億人面臨飢餓,需要生產更多糧食。同時,面向未來農業食品系統的轉型,我們需要更加注重營養問題。”他談到,某些地區糧食供應看似充足,實則存在營養供應失衡的問題,必須要保障食物與營養穩定安全供給。此外,需要建立一種更加環保的農業體系,以更好地應對農業迅速擴張所帶來的環境問題。
孫其信表示,應對這些系統性難題,需要一個非常全面的解決方案。不僅需要依靠技術創新,還需要政策、資金以及儀器設備的支持。這是全球范圍內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
持續推動產學研互動和國際交流合作
記者了解到,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WAFI)以“踐行大食物觀,共建韌性食物供應體系”為主題,將於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平谷舉行,屆時將舉辦開幕式、全體會議、專題會議、平行會議、創新秀、博覽會等同期活動。本次“WAFI對話”是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的系列預熱活動。
孫其信表示,2023年起,中國農業大學發起成立“世界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旨在匯聚來自科研、教育、投資、政策及金融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農業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機遇。這一平台在過去兩年中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及企業界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機會,促進了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的轉化。
今年是中國農業大學建校120周年。他介紹,自建校以來,中國農業大學始終積極參與國家農業現代化進程,在育種、土壤改良、植物保護及病虫害防治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一代又一代農大人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展望未來,中國農業大學的戰略目標是力爭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農業大學。”孫其信說,學校將繼續深化教育與科研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國際合作,為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以及促進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李依環、實習生閆雨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