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港澳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房產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即時新聞
北京理工大學:挖掘老科學家留下的學風“寶藏”
虛擬仿真實驗:為現實教學所不能為、不敢為、不好為
讓法治助力家庭教育責任落實(金台銳評)
他們以“揭榜挂帥”作賀禮給學校慶生
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思想縱橫)
復旦物理系:進寢室 融學術 黨建扎根教學科研
更多青年逐夢灣區(新時代新作為)
“磁石效應”匯聚人才(新時代新作為)
福州:筑“巢”引“鳳”來
駐舊金山總領館發布留學安全提醒(留學服務站)
人民網
>>
教育
>>
大學
為科研人員“減負” 江蘇新政破解經費管理難題
2022-03-25
讓研究生扎根鄉村擦亮“科技小院”金字招牌
2022-03-25
吉林大學:為防疫與教學作雙重保障
2022-03-25
高校科技倫理教育專項工作啟動 拉起科技倫理的紅線
2022-03-24
耕海踏浪“燃燈者” 教書育人“大先生”
2022-03-24
疫情期間 吉大線上教學交出完美答卷
2022-03-24
長春理工大學 為學生上堂生動抗疫思政課
2022-03-24
五創融合 推動國家開放大學思政課程建設高質量發展
2022-03-23
論文代寫服務 不少學生被“坑”卻不敢聲張
2022-03-23
清華團隊首次實現亞1納米柵長晶體管
2022-03-23
復旦大學:研究生復試原則上採用網絡遠程方式
2022-03-22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作價投資 天津發布操作指引
2022-03-22
抗疫中的上海高校教師:是專家教授 也是送餐員志願者
2022-03-22
12位院士同上一門南開本科通識選修課受學生歡迎
2022-03-21
給導彈裝“眼睛” 為航天育英才
2022-03-18
北京市將引導高校試點“科普學分制”
2022-03-18
全國高校建200個思政公號
2022-03-18
教育部:全國高校專兼職輔導員達24.08萬人 師生比1:171
2022-03-17
教育部:推動高校嚴格落實思政課實踐教學學時學分
2022-03-17
教育部:全國高校馬院已有1440余家 思政課專兼職教師超過12.7萬人
2022-03-17
山東農大科研團隊為補全大豆基因組提供“拼圖”
2022-03-17
教育部:建立健全學校工作機制 助力結核防控
2022-03-17
北京大學打造“立體化、專題式、多樣態”高校思政課
2022-03-17
重溫重要講話精神 專家學者研討思政課建設
2022-03-16
“人工智能與未來教育發展研究”成果報告會在北師大舉行
2022-03-16
多所高校暫緩返校 加強校園疫情防控管理
2022-03-16
上海高校封閉管理 師生同心抗疫守望相助
2022-03-16
以立德樹人為教育之本 暨南大學大力培養“新會計”人才
2022-03-16
回歸本位,競賽不是招生入學的“敲門磚”
2022-03-16
高精尖缺:本科專業調整關鍵詞
2022-03-16
上一頁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林蕙青
范海林
韓憲洲
林萬龍
王達品
劉銅華
許安國
張衛冬
鄭承軍
冉常建
張衛紅
蔡文浩
鄭偉強
宮 箭
陳傳偉
蘭大 南開 貿大 北工大 首師大
武大 哈工大 重大 大連理工
西交大 北師大 北航 電子科大
上海交大 中山大學 西北農林
同濟 華中大 東南大學
教育銳評
智能時代教育數據風險不容忽視
構建國家安全學學科體系重在“總體”
釋放“新八級工”的激勵效應
新發展階段,需要什麼樣的工程師隊伍
退出國際排名的背后 是對待排名的“平…
高校網絡思政工作要強化“育人”意識
“強基計劃”在人才培養上應該突出什麼?
讓職業教育真正“香起來”“熱起來”
當“居家辦公”碰上“線上授課”
本網原創
北京教育系統聯絡員進駐高校 沖鋒在疫…
教育部部署各地深入開展“2022高考…
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舉辦 首…
教育部:職教全面深化產教融合 校企合…
教育部:開展職業教育教師隊伍能力提升…
數讀廣東職教發展十年:累計投入448…
教育部:職教10年升級和補充專業10…
教育部: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要做到五個…
教育部:全國職校專任教師達129萬人…
北京教育系統干部下沉社區 攜手共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