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漂了七年,仍看不到希望
讲述:王老师(37岁,男,厦门某中学数学代课教师)自己就像一个局外人
7年前,我来到厦门。先是在岛内一家补习学校当了一年多老师,后来我去了岛外一所高考复读学校带班。因为有7年在公办校的教学经验,带起班来我算是轻车熟路,学生成绩进步很快,两届高考,成绩一届比一届好。
之后,有不少补习机构来找我,待遇也很丰厚。或许是习惯了公办学校的氛围,在补习学校我不太适应(除了教学还得承担其他杂务),内心我还是喜欢做一个纯粹的老师。因此,当有公办校向我发出邀请,虽然待遇差了,但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有一年时间,我每天在岛内和岛外两所学校间奔波,每周18节课,每天疲惫不堪。
这7年,我辗转了两所补习学校、三所公办学校,从初一到高三的数学课几乎都上过,哪里有缺口,就往哪里填。其他老师调侃说:“你是数学界的奇葩,没有一个年段你带不了的。”我只能安慰自己:这算是一个“全能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吧。
月薪3000多元,待遇自然不能和编内教师比。没有医保、社保,职称、荣誉也离得很远。最让人尴尬和难受的是逢年过节,发放补贴福利的名册上很少有自己的名字,我就像一个局外人。
割舍不下这三尺讲台
有人形容代课教师“精神在天堂,待遇在地狱”。如果单单是为了待遇,我会义无反顾地离开这个行业。可对教育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我真的很愿意和学生在一起,我真的留恋这三尺讲台。夜深人静的时候,一种没有根的漂泊感吞噬着心灵,但白天一走上讲台,我就忘记了一切痛苦和烦恼。
教学的精髓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通俗化。从教14年了,我很想把自己归纳出来的一整套数学学习方法完整地教给学生,帮助他们实现理想。遗憾的是,因为是代课教师,给学生上课很难有延续性。
转成编内教师是所有代课教师的梦想,但由于竞争激烈,能够入编的代课教师屈指可数,对年龄越来越大的我来说,更是成了奢望。在厦门漂了7年,很多无奈,很多心酸,但因为不舍,我还是选择了坚守。
我时常梦想着能拥有一个平台,能无所顾忌、名正言顺地尽情挥洒自己对教育的热情。期待着有一天,户籍和职称不再是门槛,期待着自己不再生活在教师行业的边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