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2月1日电(记者 张丽娜)压岁钱依旧是孩子们期待的年俗,但是越来越变味的压岁钱却让大人们感受到不知所措。
不难发现,压岁钱已经变得“水涨船高”,行情直线上升,不少“土豪”出手阔绰,成千上万元的红包并不新鲜。就算是“小民”一个,也要包上个三五百元,几元钱的小红包早就没了踪影。而拿到了红包的孩子们更是习惯攀比谁拿得多,竟然有小孩子吐槽:红包少没面子。最苦恼的是大人,既要把红包送出去,还要想办法收回来。这一送一收中没有赢家,却无形之中把压岁钱习俗进行了物质量化,淡化了祝福以及情感的成分,孩子们则受到不良的物质教化和铜臭熏。
压岁钱是代代相传的习俗,寓意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清代诗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说:“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正因为其美好的寓意,现代人也都在延续着送压岁钱的传统。
尽管有的人让压岁钱变了味儿,但记者也注意到,也有一部分人积极主动地为压岁钱赋予新内容,有的让孩子用压岁钱理财,还有的孩子用压岁钱做了公益,也有的孩子向老人“倒发”压岁钱。如此压岁的新风,都应该大力倡导。
其实,压岁钱习俗,不一定非用钱来表达。过年的日子里,大人给孩子准备一件有意义的小礼品,红包里包一本好书,红包里装一封亲笔信,一起做做亲子活动……这也都是一份可贵的礼物。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