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在 重症肌无力
9月的腾冲已经连续下了10多天雨,好不容易见了阳光。郭云在把被子、枕头拿出去晒,并打开窗户透气。平时,只有他和父亲住在村里。
郭云在,31岁,云南腾冲人,重症肌无力患者。生病的14年里她逐渐习惯了疾病带给她的不便。郭云在曾当了8年多乡村小学教师,生病之初,她对同事隐瞒了病情,病重时上楼梯,她只能等其他教师都进教室后再爬着上去。
2009年病情加重,她只能放弃工作。回家后,除了治病,她开始写字、看书、画画,还通过网络课堂学写诗。她看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书,想用这些专业知识,再结合自己之前的经历,给乡村小学教师提供一些教育经验。王中杰摄
韩硕 戈谢病
窗外有孩子在玩耍,韩硕只是静静地看着,并没有出去玩的意思。
在天津大港一个叫河南村的棚户区,韩硕一家四口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里,生活靠爸爸做厨师的工资支撑。
韩硕的脾脏是正常人的三十七八倍,宽大的连衣裙掩饰不住高高隆起的腹部。8岁的她个头矮得更像五六岁的小女孩,身体骨瘦如柴,脸色因为贫血有些发白。
病症会导致疼痛、骨损伤甚至死亡。目前治疗I型戈谢病最有效的方法是葡糖脑苷脂酶(伊米苷酶注射液)替代疗法,此药每针剂需两万元以上,以韩硕目前的体型,每个月至少要接受五六针。韩硕经常流鼻血需三四个小时才能止住。为了让她免于贫血,他的父亲每隔几个月就去血站献血,以保证女儿接受等量的输血。李昊摄
王晓莉 肺淋巴管肌瘤病(LAM)
王晓莉拖着氧气管走到阳台上向窗外看。她说眼中的郑州已变成“一条一条的”,天空被一栋栋高楼分隔成楼与楼之间的缝隙。
王晓莉,河南郑州人,2003年被确诊为肺淋巴管肌瘤病(LAM)患者。当时全国也不过五例。它只在育龄期女性身上发病,发病起因不明,呼吸极度困难,目前无法根治。
王晓莉是“海归”,发病前在电视台做编导。如今呼吸几近衰竭,大部分时间,她都呆在家里,10米长的氧气管24小时不摘。这半径10米的圆圈就是她的生活空间。现在她忙着做LAM的宣传和知识普及工作,希望帮助更多病友。两个月前王晓莉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正在接受死亡的考验。她曾说,自己像中了彩票,大多 LAM患者从发病到去世一般不超过10年,但她已经熬过14年了。商华鸽摄
宋杰 肢端肥大症
宋杰站在田间小道上,享受难得的室外空气。肢端肥大症引起的骨质疏松导致了他左腿骨折,行动不便,他的日常活动范围基本局限在家中。
宋杰,45岁,上海崇明岛人。他曾患有肢端肥大症,是由于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过度生成而导致的一种罕见疾病。现在,宋杰的病症已治愈,但病痛还是在身上留下了印记。肢端肥大所引起的骨质疏松以及异于常人的容貌,会伴其一生。孙湛摄
王瀚林 苯丙酮尿症(PKU)
王瀚林身旁是爸爸专门为他组建的公司从全世界收集的适合PKU患者使用的食品。
王瀚林,5岁半,在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家民办幼儿园上大班。他是苯丙酮尿症(PKU)患者,从出生开始就不能喝妈妈的奶,不能尝酸甜苦辣,不能吃普通的大米、白面,否则将变为智残、脑瘫,甚至死亡,被称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瀚林每顿饭都要经过精确计算,每天中午,70多岁的奶奶要把午饭送到幼儿园。瀚林从没跟家人一起吃过饭,5年来家里每顿饭都要做两种。
PKU孩子食用的无(低)苯丙氨酸食品价格非常昂贵,每月特食花销最少也需要3000元。肖翊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