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改得了高考,改不了高校招生
更为重要的是,将9门科目都纳入高考,在目前的高校招生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不公平”。
“我们的孩子没人要了怎么办!”山东省教育厅那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告诉记者,他们曾经也想尝试全科高考,但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年头,原因并非如社会上传言所说“顶不住家长和学生说学业负担重的压力”。
他举例说明,学生甲和学生乙的高考总分均是600分,其中甲的物理和历史分别是100分和40分,乙的物理和历史则是40分和100名,两人报考的学校是同一所高校,在专业调配和志愿选择时,一旦该校物理系招收了甲,而不愿意要乙,该校又正好没有合适乙的文科专业——事实上,乙就是冲着该校的名气去的,至于专业则无所谓——这时乙该怎么办?
如果高校“委屈”地将乙招进物理系,那对另一个总分只有580分,但物理却考了100分的学生丙来说,又是否意味着不公平呢?
这也正是当下一些专家所说的,取消文理分科,其改革核心在招考分离。
“山东改得了高考,改不了高校招生,我们有勇气动真格,但对不住孩子,家长也不愿意。”这位官员说。
他说,如果真像一些专家所言,2017年高考就执行文理不分科,仅仅3年的时间,一个既有区分度又有信度的高校招生导向体系就能搭起来吗?
记者在基层中学采访时还听到针对招考分离的另一种说法。
除了“看得到的公平”外,滨州市博兴县博兴二中语文教师刘洪峰还忧虑着一个“看不见的公平”——“即便将来高校有了很公正的招生机制,但每个高校都愿意要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那么我们县城里的农村学生,就非常吃亏!”
最后刘洪峰说了这样一段话:尽管我是典型的文理分科受害者,但我更知道我是高考受益者。没有高考我就还在种地。如果取消文理分科,招生不利于农村学子了,我宁愿选择走高考,走分数,让孩子苦点累点算啥!
这种声音或许有点“不合时宜”,但也需要决策部门在制订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时予以注意。
(记者 邱晨辉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出现的学生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