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在家上学”有得有失 “私塾”之路能走多远?

2013年09月26日08:03    来源:大江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在家上学”有得有失 “私塾”之路能走多远?

  嘉宾:

  叶存洪 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教授

  胡望星 南昌五中校长

  王烁哲 南昌某私塾创办人

  胡义龙 南昌市进贤二中老师

  小肖(化名)南昌某高校老师、家庭式教育实践者

  余素铭 南昌某私塾学生、家庭式教育实践者

  主持人:本报记者张雪

南昌一家私塾内的上课情景。本报记者张雪摄

  13岁考进名牌大学家庭式教育是成才的捷径?

  (画外音):今年北京邮电大学新生报到时,一个背着大书包的小男生受到关注。他叫胡鼎昌,生于2000年,南昌人。一时间,“神童”的故事引起大家的好奇。他说自己父亲就是老师,小学的基础课程都是父亲在家里教的。

  前有郑渊洁家庭教育的成功典范,后有一大批家长放弃工作,全职在家培养孩子的诸多案例,现在13岁孩子考入名牌大学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似乎印证了家庭式教育有其优势。

  家庭式教育真的是成才捷径吗?记者几经周折联系到了胡鼎昌的父亲胡义龙。“孩子的情况比较特殊,没有可复制性。”是这位父亲强调的话。

  胡义龙:因为我本身是老师,所以孩子从两岁开始,就尝试教他一些知识,那时候我在农村小学教书,常带他去课堂,发现他接受能力比较强,尤其高兴时,学起东西来很快。7岁时,他没有经过正规的小学学习,直接进了初一。去年,他读高二,尝试参加高考,考了570多分。今年,他再次参加高考,成绩还不错,考了620分。

  说实话,我并没有刻意让他回避小学的课堂教育,其实他一直生活在学校的环境当中。我不觉得孩子是神童,只能说他头脑比较灵活,学东西快。加上因为他年纪小,无论在家还是后来在学校读书,大家都没有给他压力,他可以不做作业,不高兴时可以不听课,这种宽松的环境让他学得更轻松。但我认为这种方式没有可复制性,其他家长没有必要借鉴。

  叶存洪: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出现一些低龄高分考生,大家往往把他们和家庭式教育对应起来,觉得家庭式教育是一条成才捷径。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简单复制不可取。我认为,很多家长是功利心作祟,认为早点高考就赢在起跑线上,“在家上学”更多的是孩子按照父母的安排去读书。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思考,教育是否应该考虑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现在的义务教育主要还是普惠教育,顾及的是绝大多数孩子的接受能力。部分孩子接受能力比较强,我们应该容许他们压缩学习时间,比如跳级,对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孩子,容许他们留级,但这些执行起来非常难。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