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在家上学”有得有失 “私塾”之路能走多远?【2】

2013年09月26日08:03    来源:大江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在家上学”有得有失 “私塾”之路能走多远?

  家庭式教育针对性强没有同学,小伙伴们在哪里?

  (画外音):“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是目前最热的流行语,但是在家上学的孩子对此可能无法体会,因为多数情况下他们接触的只有父母。已参加工作的小肖,作为一个家庭式教育的实践者,却对这种教育方式持否定态度。她说,因为长期在单一的家庭环境成长,她一度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小肖:我的小学和初中几乎都是在家完成的,学校偶尔去一次,参加考试或必须做的事情。平日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人,身边几乎没有伙伴,现在回想,我觉得自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因为我没有和小伙伴们一起踢毽子,跳皮筋的快乐经历。进入大学后,我很不适应,他们说的很多有趣的事我都没有经历,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我花了很长时间去适应和改变,我觉得这种过程对孩子来说很残酷。我表弟也是在家庭里接受教育的,后来就完全不能适应社会。我有一个同事,停薪留职给孩子当老师,孩子14岁就考上武汉一所大学,起初大家都很高兴,但很快孩子就因为适应不了退学,她后来生了第二个孩子,两岁时就送幼儿园,她说再不能让孩子独自长大。

  叶存洪: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学校教育更多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对孩子成长有特殊要求的家长,选择在家上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到学校去,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寻找伙伴。在家上学,人为割断了孩子和同伴之间的联系,为孩子与他人互动、与世界互动设置了障碍,这不利于孩子今后走向社会。

  胡望星:现在的社会是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竞争中才能分出优劣,但如果孩子长期在独立的环境中,没有对比,他就不知道自己的短处在哪里,也不会因为压力产生向上的动力。

  弃“批量生产”选“个性发展”家庭式教育如何面对偏科?

  (画外音):一名小学家长在自己的博客里发出了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质疑,其中之一是学校教育的批量生产。

  整齐划一的学校教育是否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对坚持家庭式教育的家长来说,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他们让孩子不去学校的原因。选择个性发展,家庭式教育是否也有问题需要面对?如果参照学籍,11岁的余素铭目前应该读小学六年级,明年就该读中学了。对是否按这条路走下去,余素铭的家长出现了分歧。而余素铭坦言,不想回学校学习,因为她不喜欢数学。小肖也说因为偏科,她后来花了很大精力去弥补。

  余素铭:小学一到三年级,我都在南昌某知名小学读书,之后妈妈为我在深圳找了一家以国学为主的私塾,我就到深圳去学了半年,后来发现南昌也有类似私塾,我就回了南昌,在现在的私塾里学习一年半了。以前在学校读书时,我成绩中等,因为我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偏科比较厉害。现在这家私塾,日常课程安排里,没有数学课。一到三年级的数学集中到暑假完成。我觉得自己学得很快乐。

  王烁哲:我的学校以国学为主,每天的课程主要是学习四书五经,数学在平常的课程里没有涉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年暑假聘请老师集中教授数学。现在私塾内的孩子还没有涉及初中课程,但我想如果他们还想继续在这里读书,数理化课程还是需要补上。

  小肖:我外公外婆都是大学教授,家里有很多书,他们教我知识点,更多的时候我自己看书,我语文特别好,尤其是古文。但理科成绩就差,以至于高考前,我几乎都是在复习数理化。我认为,家庭式教育当然有它的好处,但如果你最终要回到体制内来,就必须解决偏科的问题。

  胡望星:据了解,在家上学的家庭都是一些高知家庭,父母本身文化程度很高。尽管如此,父母的教授毕竟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全面,孩子们在课堂上可以接触更全面的知识。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