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这个附录其实去年也有,今年也有,但是考研英语一这一部分,我们现在先不说考研英语二,英语一这一部分要求比去年高了,很有可能就意味着在今年的文章里,所谓的专业性的增加,比如说这个文章选自于麦肯锡杂志,或者《科学美国人》,那里面出现了一个缩写的东西,大家可能怕你不认识,以前的说,不认识就不认识了,现在说你得认识,他想提高硕士研究生这种学术能力。咱们抛开英语不说,大家会思考为什么考研要考英语。听过好多同学吐槽,老师我学了古代汉语专业,用英语干吗,用英语就是让你把英语当成一门工具,能够习得并且了解国际先进知识并且国外先进期刊怎么写的,你学自动化的或者我学自动化的,你学传媒的,我也学传媒的,我们得知道国际上怎么组织节目,国际上一个摄影师怎么来布置光圈怎么布光,我们得用英语这样一门工具。谈到光圈,各位就得知道aperture是什么东西吧,你不知道Focus,这种东西就不知道焦点了。这时候考研专业性的加强就体现在大纲变化当中。这是一个挺明显的信号。
主持人:咱们知道,考什么都有一套思路,学什么都是一种思维方式,有很多网友也说,他们对于这个英语的思维方式,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中,那个思维方式总是转变不过来,总是用中文答题的方式答英语,所以这个题总是觉得文不对题,您有什么样的一种思路,英语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能运用到学习当中去呢?
李旭:这事不用太担心。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西方人思维模式不一样。体现最明显的是口语和听力。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这种方式和方法,比如说,我说你漂亮,中国人会客气,说哪里哪里,其实美国人也会客气,但美国人不会说“double where ”之类的,也不会像大家想的说“thank you”,那样的话显得太轻浮,太自信了。他会说,说well ,thank you,but this is than I deserve more,deserve应受应得,字面意思叫这比我应该得到的更多。这是他客气的方式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映射到阅读或者翻译当中,实际上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复杂,大家做题不适应,我告诉你问题在哪,在于大家以前学的高考四六级考试和考研不是一个劲,我们经常拿四六级考试的习惯做考研题。做四六级怎么做?不知道你能不能想起来,文章拿来,看到题干,划一关键词,返回到原文,然后选项里面说“丑”,原文里面说磕碜,等到考研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你考了30几分过线了,这个行,你想考高分你会发现,返回原文定位,然后你发现ABCD四个选项在原文当中都有同义替换,而且同义替换完的往往还是错的,跟我们想象不一样。因为它的命题难度增加了。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咱们以前做高考题的时候,尤其科技类的或者经济类文章,那个原则叫做不符合常识的一定不对,符合常识的不一定对,到了考研里面,我告诉大家,越符合常识的,往往越不对,大家奇怪,符合常识凭什么不对,你想这文章谁写的,经济学院的专栏作家、麦肯锡杂志的专家,这帮专家写出来的东西如果和常识一样就不叫专家了,跑进来专家,大家好我是专家,各位网友认为什么什么,你们对了,那要我干吗,他一定是各位网友你们以为怎么怎么样,然而这种想法不对,真正的是什么什么样的。所以,考研正好和以前做的四六级反过来了,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以前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所形成的这种做题习惯到考研里不再适用了,因为考研英语是希望我们成为一个研究型的人才,去否定以前不那么准确的东西,有点创新,而我们还按照以前做题思路,考试的时候必然就会带来低分,所以这种思维转变,就是要把自己从原来做题的四六级考试的习惯变成对于文章里面的深刻意义进行深入剖析的角度,大家做考研,尤其是阅读翻译这一部分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