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上官婉儿:称量天下的巾帼 辱荣皆因武则天【2】

2013年09月15日11:17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上官婉儿:称量天下的巾帼 辱荣皆因武则天

  站队错误把命丧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合谋发起诛灭韦氏的政变中,婉儿亲自执烛率宫人去迎接李隆基等人,并将自己和太平草拟的中宗遗诏献给李隆基,以示自己忠于李氏的立场。可惜这次婉儿有心站对了位置,却无心做错了事。

  世易时移之际,婉儿收到韦后抛出的橄榄枝。是跟着现任的皇后去长安,还是留在洛阳做武则天最后的忠臣,婉儿选择了前者。这次不是别无选择的选择,而是韦后开出的条件太过优厚了。李显一即位,韦后便通过自己丈夫将婉儿提拔为了二品的昭容,专掌诏命。当上了昭容后,婉儿又获得了出宫居住的权力。不仅如此,韦后还将婉儿视为自己的内宰相,对婉儿计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比起武周时代武则天的私人文书,唐中宗时代在韦后的庇护下,婉儿在提高地位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自由。不单上官仪被昭雪,追赠为楚国公,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也被追赠了天水郡公的头衔。昔日曾梦神人赠秤的郑氏也因为女儿当上称量天下的内宰相,而获得了沛国夫人的尊号。这时的婉儿,她的生活彻彻底底摆脱了卑微两字。

  作为内宰相的婉儿体验到权力带来的快感,她开始像武则天、韦后等人那样肆意地找起了情人。她的情人中有风流倜傥的崔湜,也有单纯为了政治需要,巩固地位而不惜肉体布施的武三思。婉儿出于回报,她拉拢韦武两家关系的同时,在诏书中她也刻意扬武抑李。久而久之,婉儿的作为引起李氏的不满。景龙元年(707)七月,对此忍无可忍的太子李重俊发动了兵变在诛杀武三思父子后,婉儿成了他下一个搜捕的对象。

  万般无奈的婉儿急忙逃窜到韦后、李显那里,言道:“我观太子之意,杀了上官婉儿,然后就该是皇后和陛下了。”一语中的激起了韦后和李显心中的怒火。而后,在天子庇护下的婉儿活下了来,李重俊的兵变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在那场兵变后,婉儿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行为。这时,她所依附的对象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全不知情的韦后却更为疯狂的执行着自己的女皇计划。

  唐隆元年(710年),迫不及待做女皇的韦后毒弑了唐中宗李显,打算自己临朝称制。出于对婉儿的信任,该事韦后没有刻意隐瞒婉儿。可知道全情的婉儿并没有和韦后站在同一战线。这次为了保住现有富贵,她选择和自己最新依附的对象太平公主站在一起。背着韦后,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私下草拟一道李显的遗诏,将温王李重茂立为太子,由相王李旦辅政。后来韦后将相王李旦辅政内容改掉了。七月二十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合谋发起诛灭韦氏的政变中,婉儿亲自执烛率宫人去迎接李隆基等人,并将自己和太平草拟的中宗遗诏献给李隆基,以示自己忠于李氏的立场。

  可惜这次婉儿有心站对了位置,却无心做错了事。李隆基发动政变目的在于将自己的父亲推上帝位,一道只写着李旦辅政,由李重茂即位的遗诏对李隆基来说不单没有正面价值,反而是负累。最终婉儿还是被李隆基斩于旗下。

  历史中上官婉儿是一位狡黠的才女,品行未必如文艺作品中塑造的那样高洁。但她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就连夺去她生命的人都对她的作品念念不忘。开元初年,李隆基便让人将上官婉儿的作品编撰成集,并让当时文坛领袖张说为其做序。

  □柳馥(书评人)

  【相关图书】

  本书是一本历史小说。作家赵玫笔下的婉儿生活在爱与恨交织的矛盾冲突中,隐忍是她的生存之道。当昔日的仇人成为自己的伯乐,婉儿渐渐抛却了心中的仇恨,彻底归顺于这位伟大的女皇。在大唐女性政治最为鼎盛的红妆时代里,卑微的身份限制婉儿前行的方向。相比想要做第二女皇的韦后和太平公主,婉儿目标仅仅是活下去了。为这个目标,婉儿将自己陷入了一个又一个阴谋之中,在她用才华作恶的同时又抛却不了作为才女那份灵魂深处的高洁。矛盾成了婉儿身上另一个特质,也让婉儿形象变得更为真实。

  在每一个朝代更替的片段,婉儿都不是主宰者,但是每个主宰者都与婉儿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牵绊。赵玫用爱去解释他们之间存在的牵绊,用爱去赋予婉儿新的血肉。这是本女人的史书,也是一个才女的情思。

  这是一个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小说开头婉儿因为出众的文采被武则天发掘,伴君如伴虎,在政坛经历了数十年摸爬滚打。婉儿从才女摇身变成世故的政客,在男权的政治环境中,她运用独特的女性智慧使自己处在屹立不倒的位置。当她的政治才干也为世人知晓的时候,又一个注意到她的伯乐将她送上了覆灭之路。

  该书中的婉儿通达干练,长袖善舞。尽管成长之路满负荆棘,但是婉儿时时刻刻都很清楚自己处在什么位子,该干什么事。作者用独特的视角给人们勾勒出了一个崭新的婉儿,国仇家恨不再是婉儿人生中的唯一重心,宦海沉浮才是重点。

(来源:新京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