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里,老师教宝宝们要诚实、谦让、互助友爱,可是回到家里,有些家长却给出截然不同的“教导”:老实会吃亏、要会抢饭菜才不会饿肚子、受欺负就打回去……如此“逆向教育”,往往让幼儿园颇为头大。学前教育资深人士葛老师认为,幼儿教育是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家长的“逆向教育”除了使宝宝出现“在学校和在家里不一样的举动”之外,还容易导致宝宝今后“做人的两面性”,对宝宝的人格塑造危害巨大。
过头的爱
孩子一迟到 奶奶急护短
点评:如此生怕孩子吃一点亏的溺爱,最终只会加剧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家长对宝宝的“逆向教育”,大多数时候缘于家长的宠爱。
莲前片区某幼儿园的黄老师回忆到,有一回,一个小班的小朋友早上上学迟到了一个多小时,还没等老师开口,奶奶就抢先对孩子说“你看你晚上没睡好,眼睛都红红的,迟到一会儿不要紧。”
对此,黄老师很是不解:“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对宝宝说迟到是不对的,明天要早一点到,怎么能说迟到不要紧呢。”黄老师认为,家长总是怕宝宝吃亏,其实家长这种反正当教育而为之的做法,最终受害的是宝宝自己。”
家里乖宝宝 学校小霸王
点评:家长偏执地认为自家孩子总是乖的,而错的都是别人,只会让孩子养成“双重人格”。
同安青年幼教小陈老师就跟记者分享了她亲历的一件事:班上有一位叫燕燕(化名)的女宝宝平常攻击倾向就比较重,有一回,燕燕先对一个同班男同学动手,男同学躲过燕燕的“攻击”后“回击”了她一下。燕燕的妈妈知道后赶到学校,对男同学吼道:“我家燕燕在家可乖了,肯定是你先欺负她!以后你再敢打我家燕燕,我就一巴掌打死你。”
小陈老师说,燕燕从此更加陷入了“两面性”的怪圈——仗着妈妈当“后盾”,在园里攻击性越来越强;而回家后又乖巧得跟绵羊一样。“其实燕燕平时在幼儿园就比较调皮,老师想请家长配合一起矫正,但她妈妈坚信自己的女儿很乖巧,妈妈的这种教育会使宝宝原本单纯的攻击行为逐步恶化,容易养成骄横的性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