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模式改革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从增强培训针对性、改进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强化培训自主性、营造网络学习环境、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建设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培训管理等八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推动培训模式改革。
杭州二中的老师张赟告诉记者,他过去参加过很多次培训,但那大多是指令性的。自从试点自主选学后,他自主参加了《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培训班,感觉很有兴趣,也乐于钻研,经过老师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技术应用案例,不仅在软件应用上轻松入门,而且一步步渐入佳境,可以灵活运用各种软件制作教学需要的图片、音频、视频。
自主选学,首先在浙江省、广州市等地试行,现正逐步推开。它一改过去补偿性、运动式、被动性、指令式的教师培训方式,构建了“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网络化”教师培训自主选学平台。
为加快推进实践性培训工作,让广大一线教师“学的好”、“吃的透”、“用得上”,教育部要求各地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并明确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
曾承担过实践为主培训班的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让学员在‘实践问题导向——课程智慧牵引——反思改进行动’中品味培训之旅,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实践体验性培训方式,避免了‘一站高就虚空,一踏实就刻板’的教师培训弊端,效果很好。有学员说,‘数学教育理念像根一样扎下去、数学教育实践能力像太阳一样升起来’,这样的培训牢牢地抓住了课堂教学的真问题,很实用。”
2012年起,教育部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模式改革提上了日程,开始尝试探索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系统化、常态化、校本化、专业化之路,在21个省份启动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通过研制建设标准,建设网络研修社区,开发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培养研修骨干队伍,开展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区域间开展“对口援助”等措施,先行先试,为探索建立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提供试验田。
加强师德管理让教师队伍更纯净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强烈地震,雅安共和村小学校长张其星、雅安明山区第一中学教师陈平、高玉华等老师,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保护学生安全和学校财产,让所有人在他们身上又一次看到了熠熠闪光的高尚师德。
“对于一个好教师来说,责任心无疑是最重要的。”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女儿刚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赵女士认为,“从心底爱孩子,爱教师这份工作,这种爱心和责任心无疑比专业素质更重要。”
不能不说,刚刚过去的2013年上半年,频频曝光的校园性侵案确实让教师形象蒙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表示,这些事件的出现,说明教师队伍建设仍然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环节,特别是教师的准入制度还要进一步加强,应严格管控那些没有通过职前教育和培训的人员。同时还要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对于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要提出警示,对于连续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就应该清除教师队伍。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周润智说,理性反思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和发展问题,下大气力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是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日,教育部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要求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将师德宣传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点工作,将师德表现作为评优奖励的必要条件。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告诉记者,为全面加强教师师德的管理,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处理办法”,将于教师节后在网上征求意见,最晚年底前下发。
“绝不能因此说明教师队伍建设失败了,更不能说教师队伍整体上有问题。教坛上涌现的数不胜数的教师道德模范就是证明。”袁桂林说。
“教育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坚守,尤其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教育更要领风气之先,为未来培养人才,要教育社会而不是被社会教育。”北京教育学院“三育人标兵”吕俐敏老师说,“教师必须沉下心来学习,向书本、向社会、向学生学习。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全、独立的公民而努力。”(本报记者 杜 冰 本报通讯员 刘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