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沈曙虹连发多条微博,建言教育部修订中小学生守则。他认为现在的守则及配套规范已用了近10年,应该改改了!
其实早在今年3月,一组国内外“中小学生守则”的对比就在网上热传。具体而言,英国《小学生守则》共有10条,主要强调的是自我保护: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生命第一,财产第二;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等。而美国的12条《小学生守则》,围绕的主要是小学生在学校里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等等。相对于国外同类守则的平实易懂、容易操作,国内中小学生守则很多地方显得原则、空泛、流于口号。
沈曙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络盛传的美国、英国的学生守则,应给我们启迪。我们太注重培养‘未来的’人才,太注重从大处着眼,却往往忽略让孩子从现在、从细节做起。虽说我国的‘守则’也经历了变革,现行的是教育部2004年修订的,但毕竟太多太繁琐,既不便于记忆和践行,与守则并行使用也有叠床架屋之嫌。”他认为,倡导学生从现实中必须做到、也能做到的小事做起,这不仅体现出教育者实事求是的作风,更是在培养下一代脚踏实地做人的品质。
也有一些中小学校长告诉记者,有些学校也会有自己的行为守则,比如,要求学生毕业前掌握一门乐器、体育运动等。“中国的学校规范往往更强调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等,国外的则更强调劳动、交往和做人这方面的个性化要求。”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主任谷力认为,从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社会化规范之后,培养其个性化成长、独特的价值追求等也是不可或缺的。(记者 周楠)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