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寒门”才能出状元--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教育均衡,“寒门”才能出状元

2013年08月07日14:52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教育均衡,“寒门”才能出状元

新老两代寒门状元——张才荣与高海生

  近年来,“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一直备受关注,表象便是来自贫困地区的高分考生逐年减少。今年广东高考成绩公布后,人们赫然发现,广东理科最高分考生、来自信宜中学的张才荣,是个地道的农村娃,“寒门”学子似乎又看到了“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希望。

  32年前,信宜中学出过一名文科状元,两代状元产生的环境有何异同?近日,信宜中学新老两代状元在广州相遇,交流了他们的成功秘诀。

  来自农村,

  状元也是农活“达人”

  1981年,从信宜中学走出的文科高考状元名叫高海生,当年《羊城晚报》、《南方日报》还报道过他的事迹,至今不少年纪稍长的信宜人仍对此事津津乐道。

  来自农村家庭,从小农活自然没少干,高海生印象最深的是中考结束后,为了筹高中学费,他一个人挑着差不多50公斤的担子,进县城卖扫把,“当时进城一个扫把能多卖5分钱,走一趟能赚几元钱,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高海生回忆说,当时他走了30公里山路,那也是他这辈子步行走过的最长一段山路。就连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高海生也正在田里干活,“后来大队通知我回学校,说有记者来采访,我才知道自己是状元”。

  虽然没有干过特别重的农活,但张才荣谈起插秧、除草、收割,也是样样全能。在农村,学生帮家里干农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张才荣的班主任王方荣老师表示,城里孩子上学,全家人都为他做后勤服务,而在农村,不少学生放学后,首先是煮饭做家务,然后才是学习,除了完成作业,几乎没有时间学习课外知识,城里孩子这个时候则可能在看书或和父母聊天,在心理上城里孩子已经占了很大优势。

  两代寒门状元,

  各有过人之处

  在高海生参加高考的年代,是不缺“寒门贵子”的,他所就读的北京大学法律系,那一届有四五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状元,其中三个是农村娃,所以高海生对于产生状元的条件也有了自己的判断,“状元的出现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要天资,要勤奋,还要一点点运气,游手好闲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状元的”。

  在交流过程中,记者发现,两代状元都有一些过人之处。高海生对自己的记忆力特别自信,当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在1980年以理科生身份参加高考落榜后,被校长动员转为文科生。短短一年之后,这个理科出身的文科生竟然成了文科状元。

  张才荣的过人之处则是他出奇的稳定性和思维的灵活性。王方荣老师是张才荣高中三年的班主任,对于爱徒的了解不可谓不深,即便如此,王老师也是在高三时才发现才荣是北大、清华的苗子,“高三几次考试之后,无论试题难易,才荣的成绩一直稳定在690分以上,这是大部分学生做不到的”。

  在王老师看来,张才荣的成绩之所以能够如此稳定,一是基础知识特别扎实,二是思维的迁移性很强,“做完一道题他会总结反思每一步的联系,懂得举一反三,所以很多难题到了他手上都能迎刃而解”。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